中国为啥执着高铁而非廉价航空?说白了,中国就是在赌,赌未来用电不要钱,从现在的趋

非常盘点中 2025-08-25 10:50:29

中国为啥执着高铁而非廉价航空?说白了,中国就是在赌,赌未来用电不要钱,从现在的趋势来看,中国已经赢麻了! 有人说这是在赌未来用电不要钱,可看看全国那张密密麻麻的高铁网,就知道这根本不是赌,全是按中国的家底盘算出来的实在账。 全国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藏着太多深山峡谷和丘陵盆地。现在高铁已经织成了 4.8 万公里的网络,97% 的 50 万人口以上城市都通了高铁,可民航机场满打满算才 270 个,全国八成以上的县城根本没机场的影子。 合福高铁穿越黄山、三清山这些以前交通闭塞的景区,通车十年就让婺源篁岭的游客从 10 万涨到 200 万,这种深山里的风景,飞机既落不下来也带不来这么多游客。 高铁能钻山洞过大桥,把站台修到县城门口,航空却要靠长长的跑道和配套设施,在西部高原或山区建机场,光成本就能吓退投资方。 十几亿人的出行需求更是道算术题,2025 年春节假期,铁路 9 天就送了 9626 万人,民航拼死拼活才运 1824 万,还不到铁路的五分之一。 要是全靠飞机解决春运,得再建几百个机场、几千架飞机才够用,可平时这些运力就得闲着晒太阳。 高铁就灵活多了,高峰时加开列车,平峰时减少班次,京沪高铁每天能跑 70 多对车,这种大运量、高密度的运输能力,正好匹配中国人集中出行的特点。更别说高铁票比机票便宜一半还多,对普通家庭来说,坐高铁出门才真叫消费得起。 技术自主权更是绕不开的坎,中国高铁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CRH 系列动车组国产化率早就超过 80%,复兴号更是用上了完全自主的中国标准。 可大飞机呢?C919 虽然突破了 102 项关键技术,但核心的发动机、航电系统还得看别人脸色。疫情期间国外断供零部件的教训摆在眼前,把十几亿人的出行命脉系在进口技术上,哪天被卡脖子都可能。 高铁却能实现全产业链自主,从轨道建设到车辆制造全是自己人说了算,这种安全感是花钱买不来的。 说中国赌用电不要钱,不如说算准了能源革命的大方向。2025 年一季度风电太阳能装机已经超过火电,达到 14.8 亿千瓦,清洁电力越来越多,成本自然往下走。 高铁跑一趟耗电看似不少,但电价稳定可控,还能跟着新能源发展一起降成本。飞机却得喝航空煤油,国际油价一波动,票价就得跟着涨,去年燃油附加费几次上调的滋味谁都尝过。 中国搞特高压电网把西部风电太阳能送到东部,就是为高铁铺好能源路,这哪是赌,分明是把能源安全攥在自己手里。 环保账更得长远算,高铁的碳排放量只有航空的 6%,跑一趟京沪高铁相当于少排几千吨二氧化碳。现在都在说双碳目标,坐高铁出行的人越多,绿色发展就越有底气。 而且高铁带来的不只是出行方便,合福高铁沿线的古田县年接待游客增长 18%,上饶高铁经济区吸引了上千家数字企业,这种 "高铁 + 产业" 的效应,是机场很难复制的。 机场建在哪,哪里才能发展。高铁却能让沿线城市一起受益,这才是共同富裕的好路径,关键时刻高铁还能当战略运输线用。 今年春季新兵运输,90% 以上不用中转就能直达军营,高铁的 "一站式直达" 比飞机更灵活可靠。在紧急情况下,高铁能快速运送人员物资,这种战略价值是民航没法比的。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交通不能只看快慢,更得看安全和韧性。 说到底,中国执着高铁不是不喜欢飞机,而是太了解自己的国情。960 万平方公里的地形、十几亿人的出行需求、产业链安全的底线、能源革命的机遇,每一笔都算得明明白白。 现在高铁网越织越密,清洁能源越来越多,沿线经济越来越活,这哪是赌赢了,分明是按中国的实际情况走出的正确路。

0 阅读:52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