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八年“史上最热夏天”,三个月热死超20万人,古人如何解暑?古代遇上酷暑

友绿聊历史 2025-08-25 18:19:04

乾隆八年 “史上最热夏天”,三个月热死超 20 万人,古人如何解暑?古代遇上酷暑该怎么办?乾隆八年就遇过这么一次,有多热呢?大家又是怎么度过这一年的呢?乾隆八年,也就是1743年,这一年的7月份,在我国的历史上最早记录的极热的天气,而当时称之为酷暑天灾。为何当时有记录了呢?这是因为法国的传教士带来了一个水银表,根据这个表的记载,这一年的7月份,北京的平均温度达到40度,其中25日这一天更是达到了44度。   这一年的京城,光是热死的人就有一万多人。   山西和天津的县志就有记录,其中有“人多热死”这四个字,就能说明了一切,而且很多人还是在路上走着走着就突然热死了。   见这么多的人死于天灾,乾隆也不得不发出了一道圣旨,他说这场热灾,“皆由用人不当,行政失察”。   一个天子开始承认起了自己的错误,足可见得当时的情况多惨烈。不过,热死的人多为贫苦的老百姓,因为有钱人多的是避暑的放大方法。   首先,我们都知道皇家可是有专门避暑胜地,即承德,乾隆在热的时候,就会来到承德的离宫,这里不仅有水有山的,乾隆还能躺在玉做的凉席之上。并且眼前就有冰镇的大西瓜。   很多朋友估计又纳闷了,以前没有冰箱,冰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其实并不是做的,而是藏起来的,北京的周边就有很多冰窖,有的在山洞里,有的就是地窖,因为温度够低,所以冰能从冬天存到夏天。   当然这个储存的方式损耗极大,所以这些冰窖都是皇家和达官贵人的,普通的平民只有热着的份。   可是光热不动也还好,重点是平民纵使热也不能歇着,他们还要下地劳动,这也就是为何会热死这么多人的原因了。   当然,除了用冰,贵族们还有一种避暑的方式,就是待在自己的清凉殿之中。首先他们用石头当床,房子也是傍水而建的然后就是用水轮将水运在房顶上,然后倾泻而下,就像是在下雨般,水汽一蒸发,风就是凉凉的。   这也颇有点空调的感觉。这么来看,其实天气热对于贵族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他们正好还能趁此机会歇下来,吟诗作对。   而对于平民而言就是苦不堪言了,别说以前,就是现在四十多度的天气,在外面待上一会儿都会中暑,可想而知当时还得种地的农民有多么的辛苦。   而那些贵族之所以不缺吃喝,也正是因为平民的劳作。   其实,乾隆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颁发圣旨,在以前的社会看来,天灾的降临就是因为皇帝的原因。所以,乾隆为了安抚民心才检讨起了自己。   而如今在热的天气也不怕,因为有了空调,所以很多人能在高温下的环境中继续工作学习,当然也有很多户外的劳动者还得顶着酷暑劳作。   但好在如今降温的冰品不再是贵族的专享,所以如今很少再听说被热死的人。不得不说,空调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参考资料: 北晚在线:老北京的高温夏天:乾隆八年最高温44.4℃如何测出?  

0 阅读:113

猜你喜欢

友绿聊历史

友绿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