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度告诉石达开,老兄弟被分散使用,战局急转直下,太平军从攻势转为守势。李元度分

冰希祖宗 2025-08-26 09:45:20

李元度告诉石达开,老兄弟被分散使用,战局急转直下,太平军从攻势转为守势。李元度分析很有道理,杨秀清的确犯下了错误。   1857年5月,石达开出走天京,转战江西,准备救援自己的基地,却苦于缺乏水师而没啥效果。第二年,石达开在建昌收到一封来自李元度的信,给他分析了当前局势。   李元度,何许人也?湘军一流谋士,也是曾国藩的恩人,没有李元度事先安排章寿麟上船,曾国藩也许就栽在了靖港之战。   李元度善于谋划,头脑灵活,带兵打仗就不给力。李元度与曾国藩关系也是相当复杂,曾国藩终究对不住李元度,他打断了李元度的上升通道。   李元度书信石达开,自然不是为了聊家常,而是联络感情,试图招降。一旦李元度成功把石达开纳入麾下,这份功劳足以让他位列封疆,成为巡抚、总督。   劝降书中,李元度分析了太平天国的“六败论”,总结比较到位。其中,李元度谈到了太平天国当前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军事上处于劣势,因为杨秀清犯了分兵错误,没能集中使用老兄弟。   李元度告诉石达开,为何太平军在广西特别能打,前期可以压着清军打,除了清军的确腐朽没落,主要是杨秀清集中使用兵力,把老兄弟聚集在一起。   集中使用兵力,可以拧成一股绳,对前来围剿的清军各个击破,从而获得发展的空间与机会。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南京,太平军仅用2年2个月,而金田起义时士兵不足一万,包括家属才两万。   1852年6月,从广西出来之后,太平军也是集中行动,重点进攻一路,故而连续拿下武昌、黄州、九江、安庆、池州、芜湖、太平、南京、镇江、扬州,大有席卷江南的势头。   太平军胜利前进,关键就是老兄弟能打,他们聚集在一起爆发出来的威力,就不是一般的清军所能阻挡。但是,定都南京之后,杨秀清就犯了分兵错误,而且是过度分兵,在多个战场同时用兵,给了清军反攻的机会。   北伐出动2万人,西征则同时在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投入兵力,这就犯下了错误。太平军老兄弟并不多,从广西出来的老兄弟才一万出头,其余都是从湖南招募的士兵。定都南京之后,太平军具备战斗力的部队也才6万。   杨秀清分散使用兵力,同时开辟多个战场,本就不多的老兄弟被分散使用,无法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反而容易在战斗中被削弱。广西老兄弟,是太平天国的基本盘,一旦遭到削弱,军队战斗力就急转直下。   史载:“先在广西精锐聚于一处,今散于数处,势分则力薄。”   分兵就是削弱力量,李元度看得很清楚,他长期率湘军与太平军交战,见证了太平军从崛起到衰落的历程。太平军能打,但老兄弟被分散使用,他们又没有三头六臂,岂能持续下去呢?   军队战斗力如何保证?必须不断获得胜利,激发士兵的斗志,并让他们有一种优越感。金田起义之后,虽说兵力不多,但太平军连战连胜,故而能保持强的战斗力与坚定的战斗意志,2年后攻入南京,在江南立足。   太平军所向披靡,是集中使用老兄弟的结果,一旦分散使用则不行。太平军老兄弟本就不足,同时开辟多个战场,战斗力就会被稀释,做不到无坚不摧,还让湘军有了崛起的机会,太平军因精兵不足而遭到惨败。   史载:“日久则气衰,后来远不如初,又见死伤过多,曾天养罗大光被戮,莫不灰心解体。”   太平军从攻势转为守势,是东王杨秀清过于轻敌,胃口太大,分散使用老兄弟造成的结果。北伐、西征同时进行,还要照顾天京战场,而太平军能打的才6万余人,老兄弟也就一万,杨秀清过度分兵,给了清军反击的机会。   李元度所言有道理,虽说是为了招降石达开,却看到了太平军当前的困境。分散使用兵力,没能成建制消灭清军,也无法拓展根据地,仅限于防守城池,太平军本该是进攻的一方,如今却转入防守。   太平军分兵防守城池,机动兵力更加不足,做不到速战速决,反而被拖入了持久战与消耗战,局势就此逆转。正如李元度所言,刘邦、朱元璋创业,五六年时间就已经成功;太平军活动9年不但没有壮大,反而被清军分割包围,反差未免太大,胜败早已定下。   李元度的分析,石达开认可,他也知道是这么一回事,却无法改变。李元度给他书信的时候,江西的基地已经丢失殆尽,石达开只有建昌、抚州2座城池,却不愿意服输。为了扭转局势,拓展根据地,石达开进攻江浙,却又在衢州受挫,而建昌、抚州也随之丢失。

0 阅读:30
冰希祖宗

冰希祖宗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