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耶夫:阿塞拜疆加入苏联是俄罗斯的“入侵和占领” 8月27日,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将阿塞拜疆加入苏联称为“俄罗斯的入侵”和“占领”。此外,阿利耶夫还认为阿塞拜疆无需为当前与俄罗斯关系恶化负责。 阿利耶夫还在采访中强调,阿塞拜疆对2024年12月以来两国关系的恶化没有任何责任,甚至反过来指责俄罗斯当局在6月份逮捕境内阿塞拜疆犯罪集团成员是“无理攻击”,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强硬的态度。 其实让阿利耶夫敢对俄罗斯如此强硬的,是当下两国关系中不断累积的矛盾。最明显的就是能源领域的摩擦,阿塞拜疆这几年一直在努力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体系的依赖。 2022年,他们绕过俄罗斯建成了通往欧洲的“南部天然气走廊”,每年能向欧洲输送18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直接动摇了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市场的垄断地位,让克里姆林宫很是不满。 更让俄罗斯恼火的是,阿塞拜疆还悄悄给乌克兰输送能源,2023年以来每年向乌输送130万吨原油,而这些原油要经过敖德萨州的油库中转。 2025年8月,俄罗斯军队干脆出动无人机精准打击了这个油库,明摆着就是要切断这条补给线,阿塞拜疆外交部随后强烈谴责了这次袭击,两国关系的裂痕进一步扩大。 在南高加索的地缘博弈中,俄罗斯的影响力下滑也让阿塞拜疆有了更多底气。2023年,阿塞拜疆借着第二次纳卡战争的余威,几乎完全控制了纳卡地区,而原本在这一地区扮演调解人角色的俄罗斯,因为深陷俄乌冲突,根本无力过多干预。 更关键的是,今年8月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签署的和平协议中,把连接阿塞拜疆本土与飞地纳希切万的“赞格祖尔走廊”开发权给了美国,租期长达99年,还改名叫“特朗普国际和平与繁荣路线”,这简直是在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里插了一刀。 俄罗斯虽然嘴上说“谨慎欢迎”和平协议,但心里清楚,美国这下能名正言顺地把影响力渗透到南高加索,自己多年的经营可能付诸东流。 要说让两国关系彻底降温的导火索,还得提2024年12月的那起客机失事事件。当时阿塞拜疆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俄罗斯境内飞行时出事,38人丧生。 阿利耶夫坚持认为飞机是被地面射击击中尾部,还受到了电子战干扰,多次要求俄罗斯承认错误并严惩责任人。虽然普京后来打电话道了歉,但始终没明确承担责任,只是把锅甩给了乌克兰无人机袭击,这种敷衍的态度让阿利耶夫非常不满,他在电视上公开指责俄罗斯“掩盖真相”,双方的信任几乎降到了冰点。 现在阿利耶夫敢如此高调地重提历史,也是算准了俄罗斯分身乏术。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俄罗斯的精力被大量牵制在乌克兰战场,在南高加索地区实在难以再掀起大的风浪。 而阿塞拜疆则趁机加强了和土耳其、美国的合作,土耳其是他们的传统盟友,在纳卡问题上一直支持阿塞拜疆,美国则通过开发“赞格祖尔走廊”加深了和阿塞拜疆的联系,有了这两个靠山,阿利耶夫自然腰杆更硬了。 他甚至公开表示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第一天起就支持乌克兰的领土完整,这话明摆着是说给西方听的,也是在向俄罗斯施压。 面对阿利耶夫的指控,俄罗斯这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给出直接回应。不过从之前的动作来看,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俄罗斯已经威胁要终止与阿塞拜疆的能源过境协议,这要是真实施了,阿塞拜疆的能源出口可能得减半。 在纳卡地区,俄罗斯维和部队虽然还在继续巡逻,但阿塞拜疆已经实际控制了大部分区域,俄军的存在感越来越弱。双方在“南北交通走廊”等合作项目上的进展也可能受到影响,这条连接俄罗斯、伊朗到印度的运输线,原本是普京去年访阿时重点推进的项目,现在看来恐怕要蒙上一层阴影。 说到底,阿利耶夫这时候抛出“入侵和占领”的说法,既是对历史恩怨的一次清算,更是对当前地缘格局的重新站队。随着美国和土耳其在南高加索影响力的上升,俄罗斯的传统地位受到挑战,而阿塞拜疆则在这场大国博弈中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位置。 接下来就看俄罗斯怎么回应了,如果处理不好,南高加索地区的局势可能会更加复杂,毕竟能源、领土、民族这些敏感问题交织在一起,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新的动荡。 而阿利耶夫敢在这个时候主动挑事,显然是做好了应对各种后果的准备,这场围绕历史定性展开的外交风波,其实才刚刚开始。
阿利耶夫:阿塞拜疆加入苏联是俄罗斯的“入侵和占领” 8月27日,阿塞拜疆总统伊
天天纪闻
2025-08-28 11:21: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