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双面间谍坐在酒楼,企图刺杀朱德,谁知这时,一支手枪顶在了他的身后:“你好啊,骷髅先生!跟我们走一趟吧!” 1937年,全面抗战的烽火刚刚点燃,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按理说,大家应该枪口一致对外,同仇敌忾了。但水面之下,那股暗流从来就没停过。 当时,我们的朱德总司令,刚刚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正准备从延安奔赴山西前线,指挥作战。路过西安的时候,西安的头面人物,包括国民党的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都出面张罗,说要给朱老总接风洗尘。 地点就设在当时西安最高档的酒楼——西京招待所。 那个场面,表面上一片祥和,觥筹交错,都在说“为抗日大业干杯”。可谁能想到,就在这推杯换盏之间,一个天大的杀局已经悄然布下。宴会里,一个年轻人眼神闪烁,不停地用眼角余光瞟向主座上的朱德。他的手,看似自然地搭在腰间,实际上,那里藏着一把上了膛的勃朗宁手枪。 这个年轻人,名叫李福堂。他的身份可不简单。明面上,他是个“进步青年”,思想激进,能力出众,很早就加入了我党,还当上了学兵队的队长,深得信任。可他的真实身份,是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手下的一名王牌特务,代号“骷髅”。他所属的组织,更是让人不寒而栗——“骷髅会”,一个专门执行暗杀任务的法西斯式组织。 说白了,他就是个潜伏在我方内部的“双面间谍”。 这次宴会,就是他苦心等待的最好时机。按照计划,他会在宴会进行到高潮,大家一起举杯祝酒的时候,突然发难,拔枪射向近在咫尺的朱德。在那种距离和混乱场面下,得手的概率极大。一旦成功,八路军群龙无首,对抗日前线的影响,不堪设想。 李福堂为了这一天,潜伏多年,演技好到能拿奥斯卡。他和同志们称兄道弟,一起学习,一起训练,没人怀疑过他。 但是,他算错了一件事。他以为自己是顶级的猎手,却不知道,他早就成了一张大网里的猎物。 就在李福堂观察着朱德,准备寻找最佳动手时机的时候。他身后,一个同样穿着便衣的年轻人,看似不经意地走近。突然,一个冰冷坚硬的东西,死死地顶住了他的后腰。紧接着,一个压得极低,却字字千钧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你好啊,骷髅先生!跟我们走一趟吧!” 这声音不大,但在李福堂听来,不亚于一声炸雷。他浑身的血瞬间就凉了。“骷髅先生”这个称呼,是他最绝密的代号,除了军统内部的几个高层,根本不可能有人知道!他下意识地想去拔枪,但顶在他后腰的枪口猛地向前一送,那个声音再次响起:“别动,你的同伙,楼下那两位,也已经被我们‘请’去喝茶了。你要是敢乱动,这辈子可就没机会再喝酒了。” 李福堂彻底瘫软了。他知道,自己彻底栽了。 这可不是什么神剧里的“神预判”,而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反间计”。 早在李福堂有所动作之前,我方就已经盯上他了。那个年代,没有大数据,没有人脸识别,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蛛丝马迹的分析,靠的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还有我们情报人员深入龙潭虎穴换来的宝贵信息。 原来,我方早就通过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情报渠道,得知了军统有一个代号“骷髅”的特务,已经打入我方内部,并且准备在西安动手。但是,具体是谁,长什么样,一概不知。 这就难办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当时鱼龙混杂,人来人往,要从几百上千人里找一个“鬼”,如同大海捞针。但我们的保卫人员没有放弃,他们开始用最“笨”的办法,内部排查。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把所有人的档案、社会关系、日常言行都过了一遍筛子。 最终,李福堂进入了视线。这个人,表面上积极得有点“过头”,而且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表态,总是恰到好处地符合“左倾”潮流,但细细一品,就觉得味道不对,太刻意了。更关键的是,有人反映,他有时会偷偷溜出去,行踪不定。 为了不打草惊蛇,保卫部门决定将计就计。他们故意放出朱德总司令要在西京招待所赴宴的消息,实际上,这是一个为“骷髅先生”量身定做的陷阱。宴会当天,整个酒楼内外,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我们几十个精锐的保卫干部,化装成服务员、宾客、黄包车夫,把这里围得水泄不通。 李福堂和他那两个负责接应的同伙,从踏入酒楼的那一刻起,一举一动就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所以,才有了开头那戏剧性的一幕。 这事儿后来被审讯清楚了。李福堂,原名李时雨,是戴笠亲自发展的特务,目的就是刺杀我党我军的高级领导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后这一击。 那场88年前的酒楼暗杀,最终以我方的完胜告终。它不仅保卫了朱德总司令的安全,更给我党我军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内部保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1937年,双面间谍坐在酒楼,企图刺杀朱德,谁知这时,一支手枪顶在了他的身后:“
趣史小研究
2025-08-28 17:59:15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