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上,中国让德国出了个大丑,德国终于为屡次反华付出了代价 (阅读前请点个赞

柳淮蕊 2025-08-31 02:25:42

安理会上,中国让德国出了个大丑,德国终于为屡次反华付出了代价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8 月 26 日联合国安理会那场公开会,德国算是被当众揭了短,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大使,一句 "国际社会需要一个交代",把德国三年来遮遮掩掩的,北溪管道爆炸调查摊在了阳光下。 这事说起来真是讽刺,德国自己家的能源命脉被炸了,查了三年就抓了个乌克兰小喽啰谢尔吉・K,还是在意大利警方帮忙下才逮到的,自己倒像个没事人似的。 更别说德国这几年对华的态度,那真是典型的两面派。 嘴上说得好听,今年 2 月德国总理 Scholz ,还跟王毅外长说要加强合作,7 月默茨总理也表态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可转头到了 8 月,他们的外长就在日本说三道四,炒作中国在台海 "威胁现状",这不是明摆着拿中国核心利益做政治投机吗? 更有意思的是,5 月新任外长瓦德富尔,刚在电话里信誓旦旦保证不改变一个中国原则,还拿德国统一类比台湾问题,结果没过三个月就变脸,这种政治承诺比纸还薄。 他们玩这套把戏,无非是想两头占便宜。 一方面舍不得中国市场这块肥肉,毕竟2025 年上半年,中德贸易额都涨到 1228 亿欧元,奔驰、宝马这些车企在华销量,更是占了全球三分之一还多,巴斯夫、西门子更是把中国当成第二故乡。 大众集团光上半年在华电动车投资,就超 50 亿欧元,另一边德国政府又跟着美国起哄,搞什么 "去风险",明里暗里针对中资。 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把投机两个字写在了脸上。 而且北溪管道这事,更透着蹊跷,2022 年爆炸之后,德国作为最大受害国,调查却一直磨磨蹭蹭。 这三年里,西方媒体倒是没少抹黑中国,暗示我们跟这事有关,可真要查真相了,他们又躲躲闪闪。 今年 8 月好不容易逮到个嫌疑人,竟然是个乌克兰人,德国检方却不敢提背后是谁指使,只敢含糊说是 "亲乌克兰团体"。 这里面要是没政治裹挟谁信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德国是怕查到某些不能惹的国家头上,只好拿个小喽啰顶罪。 所以耿爽大使在安理会质问得好:三年了,真相在哪儿?国际社会需要一个交代。 面对意大利警方提供的证据,和我们的质问,德国除了说 "还在调查",根本拿不出像样的回应。 这种遮遮掩掩的态度,让他们在安理会丢尽了脸面。 更让人不齿的是,德国一边在政治上跟中国作对,一边遇到困难又指望中国帮忙。 今年 8 月德国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上卡了壳,电池短缺、减产风险一堆问题,还是靠中国供应链救急,我们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长了 47%。 比亚迪在德国销量都涨了 27%,等于帮他们稳住了就业和税收,可德国政府,转头就对中资项目指手画脚,搞各种审查限制。 这种做法直接导致德国民间和政府的观点,发生了不小的分裂。 德国商会调查显示,92% 的在华德企想长期运营,企业管理层心里清楚,2500 亿欧元的年度贸易额不能说丢就丢。 但政客们为了讨好美国,硬要搞对抗,最讽刺的是,他们对中资项目严防死守,却对进驻德国港口的美军军舰视而不见,这算哪门子的国家安全。 德国这么干,说到底还是战略短视,他们以为跟着美国围堵中国,就能捞好处,却忘了自己经济命脉捏在中国手里。 原材料进口 65% 依赖中国,汽车市场三分之一靠中国消费者,这种情况下跟中国对着干,简直是自断臂膀。 俄乌冲突已经让德国吃够了能源禁运的苦,现在又要在经济上自寻死路,这背后无非是想借反华讨好美国,在欧盟内部争老大位置。 但中国的态度很明确,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 耿爽大使在安理会说得清清楚楚:真相不应被掩盖,调查不应被政治化。 我们该合作合作,大众要投资我们欢迎;但谁要是想损害中国利益,我们也绝不客气。 德国现在这套操作,其实是在自毁长城,一会儿跟中国说要合作,一会儿又跟着美国反华,政策摇摆不定,不仅让中国企业心寒,连欧盟盟友都看笑话。 一个连自家管道被炸都查不清真相、不敢追责的国家,还想在国际上当 "道德楷模"? 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只会让德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弱。 真要为德国好,不如学学他们的企业,踏踏实实跟中国合作,而不是整天搞政治操弄。 毕竟生意归生意,政治投机最终只会付出代价,安理会那场难堪,就是个开始。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1】北京日报——“北溪”爆炸调查有突破!德国向6名乌克兰籍嫌疑人发逮捕令 【2】新重庆-重庆日报——安理会就“北溪”管道爆炸举行公开会 中方:国际社会需要一个交代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