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中国让出世界经济第二位置?经济规模再次被欧盟超过,虽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徳莱恩大松了一口气,但欧洲人并没有兴奋起来。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预测,到2025年欧盟的经济总量会比中国更高。报告上说,欧盟的GDP能达到19.99万亿美元,中国是19.23万亿美元。 这个结果传到布鲁塞尔,让欧盟高层喘了口气,特别是冯德莱恩,看得出很满意。但在欧洲街头,人们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兴奋,气氛反倒有些沉闷。 要想看清这件事,还得从这些数字的“成色”说起。这次欧盟的数据好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欧元升值,人民币走弱。GDP换算成美元时,汇率变化会放大或缩小结果,欧元涨一涨,账面数字自然会漂亮一些。 再加上欧洲过去两年的通胀很猛,物价一路飙升,GDP被动抬高,却不代表生产真正增长。 更别忘了,各地的统计方式略有不同,有时候换个算法,结果就差出一大截。所以,这次的“反超”,更像是短期的汇率和价格在数字上制造的假象,不是经济实力的逆转。 从政治层面来看,这个结果对欧盟是个缓解内部焦虑的工具。欧洲最近麻烦不断,能源成本高企,经济复苏乏力,公众情绪低迷。 此时能在全球排名上“压”住中国,对于政界来说是一针强心剂。他们可以借此宣示,欧洲依然有竞争力。 但普通人日子过得怎样,他们心里最明白。工资涨得慢,超市购物车却越来越贵,这种生活感受可不是排行榜能掩盖的。 大西洋另一边,美国对这事的感受就复杂得多。一方面,他们乐见中国被数字压一头,这会在舆论层面削中国的锐气。 另一方面,一个体量重新接近中国的欧盟,也能分担一些压力,替美国在经济和贸易上与中国周旋。这样美国既能从中牟利,又不用全程亲自上阵。 在国内,有人觉得,让欧盟当上“老二”也没什么坏处。因为世界第二的位置看似风光,实际上是最引人注目的靶子。长期被美国盯着,不是被加税就是被设限,各种绊子不断。 如果这个位置让出去一阵,美国的目光可能会转向欧盟,美欧之间的摩擦也许会更多,这对我们来说说不定是一种喘息的机会。利用这段时间,我们可以更安稳地调整内部经济,把根基打得更牢。 和排名相比,我们真正的任务是让国家的家底越来越厚,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榜单和数字再漂亮,如果普通人没感受到变化,那意义也不大。 GDP不是目的,它只是工具。关键是要把教育、就业、医疗、住房这些事办好,让发展成果落到每个人的生活里。 所以,与其花力气去证明自己没有被“超”,不如花精力去做让别人追不上的事。等到那一天,名次自然水到渠成,不管榜单怎么变,都动摇不了我们的根基。
果不其然,李在明在华盛顿一句“安全靠美国,经济不再靠中国”,把韩国出口三成市场、
【26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