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想不通:普京不求中国出手相助,却对中国“史无前例”大方!
近期,中俄技术的最新交流,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8月21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刊登了一份声明,指出中国如有需要,俄罗斯将向中国自主研发的飞机提供发动机和先进机翼技术。
而在9月6日,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丹尼斯·曼图罗夫在讲话中,也再次声明这一点,并承诺将与中国展开更多合作。
国家合作往往讲究的是互惠互利,而俄罗斯这次还没有向中国索取利益,反倒是主动送了中国一份大礼。
如此豪爽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感到不解,甚至是不安。
其实,俄罗斯的这一行为是对西方国家的有力回击,也是对于未来外交局势的预判。
首先便是俄乌局势出现了新的变数。
在新的欧洲议会上,欧洲等国针对僵持不下的俄乌局势,选择再度加码。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会上宣布,将对乌克兰进行新一轮的军事支持,目前承诺支持的国家已有26个。
这对俄罗斯无疑是一个坏消息,俄罗斯经济军事实力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能不能跟着欧洲等国加码还不好说,即使能继续加码,可毕竟无法以一国之力对抗欧美,欧美照样能轻松地将俄罗斯按死在战争的泥潭中无法逃脱。
第二便是俄罗斯和普京自身的问题,俄罗斯是典型的强人政治,军方,政界和经济寡头三方其实互相不对付,但又都被普京所慑服,才勉强相安无事。
但普京已经年过七旬,政治生涯进入了倒计时,下一任领导人又很难再有他的领导力。
既然内部关系不好把握,那不如在任期间把握好外部关系。
因此,普京迫切的想为俄罗斯寻找到可靠的盟友,这样下一任领导人在面对内外矛盾时,也可以多一份力量。
而中国这边与俄罗斯处境相似,多年来,中国的飞速发展让美国感到十分不安,在中美贸易战后,美国的不安变为了制裁中国的具体措施。
而今年,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理由,拒绝继续向中国提供LEAP-1C发动机,这也是为何俄罗斯宣布可以中国提供发动机。
俄罗斯的声明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技术援助,更多的是一个政治信号。
面对加剧的内外矛盾,普京最终选择了与中国进行更加深度的合作,而这场合作将在未来持续影响世界格局。
需要指明的是,欧美对于俄罗斯此举的不安,本质上是对于新型外交策略的不安。
在过去,欧美习惯于“零和博弈”的外交策略,各国领导人思考的往往是在有限的任期内捞到更多的利益,很难有更加长远的规划。
而普京的外交策略,目光不拘泥于当下的蝇头小利,目光看到的是长远的外交布局。
在具体策略上,主动做出让步来为两国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这正是新的世界格局下,最正确的外交方针。
参考资料: 腾讯新闻《俄罗斯宣布可向中国供应发动机,中国C919发动机完成极限测试》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俄副总理:俄罗斯已准备好向中国供应飞机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