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门财务报表估值与分析的课程上,开堂伊始,老师就抛出了一个直击核心的问题:“如果三张财务报表里只能选一张看,你们会选哪张?” 台下的回答几乎一边倒——相当多人脱口而出“利润表”。这其实很符合直觉:面对复杂的经营数据,大家总习惯直奔最直观的“结果”,甚至会跳过营收、成本等中间项目,直接翻到利润表最底端,盯着净利润、归母净利润、每股收益这几个数字,仿佛看到它们,就摸清了企业的盈利底细。 但老师给出的答案,却出乎不少人的意料:资产负债表。伴随答案的,还有一套逻辑清晰的理论解释,而在实际分析中,“资产负债表观”的合理性,更会随着对企业的深入研究逐渐显现。 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拆解三张表的关系:资产负债表就像企业的“根基之树”,不仅清晰列示了厂房、设备、现金等“枝叶”般的显性资产,更藏着负债结构、股东权益等“根系”般的深层家底,完整勾勒出企业的财务骨架;而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的经营部分,则更像这棵树每年的“果实收成”——反映的是特定时期内的盈利与现金流情况。 我们不会因为某一年气候异常、果实减产,就贸然给这棵果树大幅折价;更不会因为台风刮断了几根枝叶,就忽视它深埋地下的健壮根系所具备的再生能力。就像投资大师施洛斯的那句名言:“资产在,就没事儿”——只要企业的核心家底还在、根基未动,即便短期盈利或现金流出现波动,也未必意味着价值崩塌,而这份“家底”,恰恰都写在资产负债表里。
在一门财务报表估值与分析的课程上,开堂伊始,老师就抛出了一个直击核心的问题:“如
周仓与商业
2025-09-08 17:35:35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