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阅兵都结束了,外国政要们一个接一个离场,缅甸那个穿着军装的代总统却还在中国转悠。这次,他是“有备而来”。 所有人都以为国庆阅兵一结束,外国政要该走的都走了。可缅甸那个穿军装的代总统敏昂莱,偏偏没跟着走。 他的专机悄悄改了方向,最后一天直奔哈尔滨。更让人猜不透的是:他放着景点不去,偏偏一头扎进哈工大和电气集团? 进了哈工大航天馆,敏昂莱的样子一下子变了。往日里在镜头前绷着脸的他,眼睛死死盯着那些模型 — 长征火箭、北斗卫星、还有导弹模型,视线就没挪开过。 他不是随便看看。指着火箭推进器,他追着讲解员问:“这个能不能适配我们那边的山区?” 又拿起卫星模型,反复确认:“民用通信能覆盖到偏远村子吗?” 没人比他更清楚,缅甸现在多缺这些东西。 西方制裁卡了缅甸好几年,航天、通信设备根本买不到。农村里 60% 的人没稳定信号,农民种庄稼,连个准确的气象预警都收不到,只能靠老经验看天吃饭。边境管控更难,老旧设备连走私车辆都盯不住,更别说保障中缅油气管道的安全。 敏昂莱盯着的哪里是模型?是缅甸农民急着要的气象信息,是边境急需的监控技术,是能让老百姓用上稳定信号的希望。 转身去中国电气集团,敏昂莱的急切更明显了。他手里攥着缅甸电网地图,指着仰光的位置问“这里天天限电 8 小时,你们的设备能解决吗?” 这话背后,是缅甸老板们的苦。仰光的纺织厂是支柱产业,现在得靠柴油发电机撑着,成本涨了一大截,订单接了都不敢开工。更别说跨境电力合作,跟泰国、老挝的线路,因为设备太旧老断,本来能赚的外汇,全赔在了维修上。 敏昂莱心里很清楚:缅甸要破局,只能找中国。 西方那边早把路堵死了,欧盟禁运高科技产品,美国连卖个基础电力设备都要制裁。俄罗斯能给点国防装备,可民用电力、通信的整套方案,他们拿不出来。 只有中国,从皎漂港到中缅油气管道,合作从来没附加过条件。这种 “不添乱” 的靠谱,是敏昂莱现在最需要的。 更别说,东南亚邻居们早就开始 “抢跑” 了。越南去年刚跟中国合作发了卫星,现在连农业监测都用上北斗了;泰国靠中国特高压技术,不仅自己不停电,还能往马来西亚卖电赚钱;柬埔寨偏远景区,都通了中国的卫星信号,游客越来越多。 缅甸再不动,就真的要被甩在后面了。没有稳定的电和通信,外资不敢来,农产品运不出去,东盟经济一体化的红利,根本沾不上边。 敏昂莱这趟哈尔滨之行,看着是求技术,其实是给缅甸找活路。 哈工大的卫星技术,能帮缅甸解决通信和边境管控;电气集团的设备,能让仰光不停电,让农民用上稳定电力。更重要的是,这些合作能跟之前的中缅项目接上:皎漂港需要电,油气管道需要监控,卫星和电力正好补上这些缺口。 当敏昂莱最后离开哈尔滨时,手里攥着的合作意向书,其实是缅甸破局的钥匙。西方制裁、电力危机、区域竞争,这些压在他身上的难题,在中国的技术支持里,终于看到了解决的希望。 这趟 “延迟离场”,不是偶然。是缅甸在困境里,选对了能帮自己站起来的伙伴。
阅兵后欧洲高层接连访华,中方最高规格接待,英国公开喊一句话。阅兵结束,欧洲高层组
【1评论】【3点赞】
用户10xxx03
对于这些不跟中国对着干的国家,在不泄露核心技术的前提下,还是可以帮一下的。
重重滴
老缅是想买武器回去增强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