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大妈去德国啤酒节的时候,为了凑热闹,买了一件当地“传统服饰”Dirndl~但

西门大妈啊 2025-09-12 16:16:42

早年大妈去德国啤酒节的时候,为了凑热闹,买了一件当地“传统服饰”Dirndl~但是穿上之后就发现不太对....

这也太暴露了!德国传统上难道这么奔放吗?作为文明古国来的女性,我特么真的很不习惯啊!

(此处没有大妈的图,大家凑合看图1吧)

最后我披了个小丝巾去喝酒了...

后来我查了下才发现,这玩意历史上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而且它几乎不能算德国的传统服饰,而是南巴伐利亚到奥地利一带阿尔卑斯山农民的传统服装。既然是农民穿的,肯定是要实用方便,不可能有如此大面积露出胸部的设计。不过紧身胸衣倒是在整个欧洲的传统服装中都很常见,但是原因并不是显示曲线,而是掩盖剪裁的缺点。不管啥剪裁,紧身胸衣一勒自然就合体了。而围裙什么的更是农家女的标配,这点在中国甚至也很常见。

所以历史上确实有Dirndl,确实是谨慎的,确实有围裙,但是一点都不暴露,具体见图2

到了一战后,随着德国经济滑坡,上层妇女开始青睐这种造价便宜的“田园风”服装,大概就跟什么麻布小碎花一样。一开始她们也只是把Dirndl作为一种简单廉价的日常夏装来穿,但是后来就逐渐留流行开了。

纳粹上台后,Dirndl就被定为“日耳曼民族”的传统服装,整个衣服设计也逐渐礼服化,腰身越来越紧,裙摆越来越大,当然了胸也露的越来越多,袖子变短,反正逐渐向晚礼服的方向进化,以体现“理想日耳曼女性”的特征——勤奋且能生。纳粹甚至还禁止犹太人和其他非雅利安人穿着这种服装。但此时毕竟还是三四十年代,Dirndl虽然脱离了农业生产作用,但还谈不上多么暴露(图3)。

等到二战失败后,德国人本来不喜欢和纳粹沾边的Dirndl,但是架不住他爹美国人喜欢,毕竟谁都想看点和自己日常不一样的。许多啤酒节为了招揽客人(显然是男性为主),开始在女招待的衣服上动脑筋,反正最后就成了这个样子~

有一像咱们的旗袍脱胎于满族服饰,逐渐变为全民日常服饰,然后又开始擦边的历程....

不过虽然这服装一点也不传统,但德国人还是发明出了许多细节来还给他赋予一些“大有来头”的感觉。因为当时大妈还没结婚,所以腰带应该围一圈系在前面左侧,表示未婚;如果已婚就系在右侧。如果是小女孩,就一般把蝴蝶结打在中间,表示拒绝男生请喝酒的意思。

但是大妈系腰带的时候,一开始和大部分人的第一直觉一样,系在背后打成蝴蝶结,然后就被告知这意思是寡妇...

哎,这些新发明的传统,真的是心累....

0 阅读:54
西门大妈啊

西门大妈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