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部副部长柯伯吉观看中国93阅兵后认为,围堵对抗中国已没有多大意义,如果和中国对抗,我们就上了俄印欧的当,我们不能上俄印欧的当,该为美国自己考虑了。 美国国防部应保护美国本土与西半球为优先要务。说到底,围堵中国这事儿本身就不划算。 美国国防部政策副部长埃尔布里奇·柯伯吉最近的表态,源于对中国93周年阅兵的亲身观察。这次阅兵于2025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展示了包括歼-20隐身战机、高超音速导弹和人工智能无人机在内的先进装备,超过5万名官兵参与,强调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主题。 柯伯吉作为美方代表团成员,目睹了这一军事力量的集中展示,这让他重新审视了长期以来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围堵策略。他指出,这种对抗不仅消耗巨大,还可能让俄罗斯、印度和欧洲在其他领域占得先机。 柯伯吉强调,美国国防部的工作重心应转向保护本土和西半球的安全,这反映出华盛顿对全球资源分配的现实考量。过去几年,美国军费开支已超过8000亿美元,但分散在多条战线,导致效率低下。柯伯吉的观点并非突发奇想,而是基于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分析,他认为继续一味围堵中国,会让美国陷入被动,忽略了核心利益的维护。 柯伯吉的转变源于对亚太军事平衡的清醒认识。美军若想在该地区保持优势,必须大幅增加海军力量。根据2025财年海军30年造船计划,现役舰艇总数从295艘逐步扩充到390艘,到2054年实现这一目标。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此计划平均每年需投入401亿美元,总成本超过1万亿美元。 这包括建造85艘新舰,如弗吉尼亚级潜艇和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潜艇。海军预计在2032年舰队短暂降至280艘后反弹,但船厂如纽波特纽斯和亨廷顿英戈尔斯已面临劳动力短缺和钢材供应压力。柯伯吉认为,这种高投入的造舰项目性价比不高,尤其对比中国海军的快速发展。 中国055型驱逐舰南昌号入列仅五年,便累计航行10万海里,展示了高效的战斗力形成速度。这让美国计划显得像无底洞,资金倾斜亚太的同时,本土基础设施老化问题日益突出。柯伯吉主张,国防资源应优先用于海岸巡逻和边境监控,而不是无休止的海外扩张。 围堵中国的代价,不仅体现在军费上,还延伸到全球地缘博弈的失衡。如果美国继续将精力锁定亚太,俄罗斯、印度和欧洲将从中渔利。俄罗斯通过土耳其溪管道和液化天然气出口,重获欧洲市场份额,2025年初对欧出口升至18.3%。尽管欧洲口头支持对俄制裁,但实际能源需求推动了贸易回暖,这削弱了美国的影响力。 印度则保持战略自主,GDP从2021年的3.16万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3.63万亿美元,接近全球前五。它扩大与俄罗斯的军购,如坦克和导弹系统,同时未完全绑定美国的反华阵营。这种左右逢源,让印度在印度洋影响力扩大。欧洲与中国贸易额持续增长,2024年欧盟对华出口创纪录,尽管供应链重组口号高调,但实际行动更注重经济利益。柯伯吉警告,这种分散兵力的局面,正好让对手填补真空,美国若不调整,将在多线作战中力不从心。 柯伯吉的优先本土论,呼应了美国国内的现实困境。特朗普政府时期,为凑军费,曾计划削减1.11万亿美元非国防支出,这引发纽约大学等机构的担忧,认为会加剧家庭贫困。2025年预算中,284亿美元投向“金穹”反导系统,480亿美元用于6艘新舰订购,但陆军坦克采购延期至十年分批。桥梁锈蚀、医院设备陈旧,这些本土短板暴露无遗。 柯伯吉指出,国防部应将西半球作为缓冲区,加勒比海监视站升级和墨西哥湾巡逻强化,成为当务之急。这不是退缩,而是战略收缩,承认全球警察角色已难以为继。过去,美国在中东和欧洲的承诺分散了资源,现在转向亚太虽必要,但需权衡成本,避免让盟友“叛变”。柯伯吉的分析接地气,他用棋局比喻:棋子全压一处,其他棋盘空虚,对手自然得利。 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步伐,进一步凸显了围堵策略的低效。运-20运输机在西藏地震响应中,当天运送物资,福建舰海试稳步推进,军队实战训练强度加大。这些实打实进展,源于持续投入和技术迭代。柯伯吉观察阅兵后承认,这种发展速度靠外部压力难以阻挡。美国若一味对抗,不仅烧钱,还会刺激中国加速自强。 相反,聚焦本土,能让美国腾出手处理内部问题,如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保障。柯伯吉的观点在五角大楼引发讨论,新国家防御战略强调盟友分担负担,强化对华威慑,但核心是可持续性。2025年战略文件明确,减少欧洲和中东承诺,转向印太,但本土优先不可动摇。这反映出美国精英层对霸权衰落的隐忧,柯伯吉作为现实主义者,推动这种转变,避免华盛顿继续在泥潭中挣扎。
几个菲律宾人凑在手机屏幕前,看着2025年9月3日北京阅兵的直播画面。 当东
【105评论】【1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