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曾当众调侃莫言:“虽说我俩都拿了诺贝尔奖,可你不一样,你是农民的儿子,而我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9-15 00:24:25

杨振宁曾当众调侃莫言:“虽说我俩都拿了诺贝尔奖,可你不一样,你是农民的儿子,而我,是教授的儿子。”莫言的回应,却令人拍案叫绝! 那天在北京大学,杨振宁和莫言坐在一块儿聊天。台下人挤得满满当当,都是来看这两位拿了诺贝尔奖的人能聊出点什么。 杨振宁那时候九十多了,精神头还挺足,说话带着点老派知识分子的调调。他聊着聊着,忽然转头对着莫言,不紧不慢地扔出一句:“咱俩虽然都得了诺奖,可到底不一样——你是农民的儿子,我是教授的儿子。”话音落下,会场里一下子静了,没人吭声,都等着看莫言怎么接。 莫言倒没急,他笑了笑,像是想起什么似的,说起自己小时候在山东高密的事。他说那时候过年能吃上饺子就不错了,村里来了个下放的知识分子,是清华毕业的,教他认字,给他讲《三国》。他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可正因为这样,才更知道土地是什么滋味。“知识的种子,撒在哪片土里都能长,”他说着,语气很平静,“我站在那领奖台上,感觉跟别人不一样,因为那是中国作家头一回拿这个奖。” 这话说完,台下掌声响成一片。杨振宁也跟着点头,接话说自己在西南联大那会儿条件也苦,说科学和文学都得扎进现实里才成。 两人其实挺投缘。莫言给杨振宁写过一幅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杨振宁特别喜欢,挂在自己书房里。他后来跟人说,莫言这十二个字写透了他一辈子做的事。 回头看看,这两人走的路真是不一样。一个从小念书条件好,成了物理学家;一个从农村爬出来,靠着写字走到了世界眼前。可说到底,人最后站到哪,看的不是从哪开始,而是朝着哪走、怎么走。杨振宁老了以后回清华教书,莫言也在北师大带学生,两人都没闲着。 到现在,杨振宁过百岁生日的时候清华还给他办会,莫言在老家高密建了文学馆,给乡亲们随便看。他俩偶尔还碰面,但再也没提过“谁是谁儿子”这茬事了。 【消息源自:《杨振宁与莫言:科学与文学的对话》2013年5月16日 北京大学新闻网】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