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李讷生娃后写信请求爸爸接济8000元,毛主席看罢来信后,心痛不已,指示张耀祠:“不用批什么条子了,直接给钱,你说说看,该给多少钱?” 1972 年,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正过着一段难熬的日子。 那时她刚离婚,一个人带着嗷嗷待哺的儿子,住在北京西郊的小院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每个月就几十块工资,要给孩子买奶粉,还得请保姆,怎么算都不够花。 这个名字取自 “君子讷于言” 的女子,一辈子都学着独立、不张扬,可现实的压力太实在,还是让她不得不低头。 她的难处通过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传到了毛主席耳朵里。 毛主席听完女儿的处境,心里疼得不行,据说当时就动了情。他没走任何繁琐的程序,直接对张耀祠说:“不用批什么条子了,直接给钱。” 这可不是笔小数目。当他问张耀祠该给多少时,张耀祠建议 “几千块”,最后毛主席拍板,给 8000 元。 要知道,他自己当时月薪才 400 元,这笔钱相当于他近两年的工资。 钱是从他那笔专人管理的稿费里出的,这稿费有铁规矩:支出得汪东兴签字,主要用来资助党外人士,比如每年给章士钊、王季范各 2000 元。 而他对子女的原则更明确:参加工作了,就别想从家里拿钱。 可这一次,所有规矩都为父女亲情让了路,这大概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直接、大额用稿费接济家人。 但事情没就此结束。在亲情面前破了例,他又用自己的方式找补回 “原则”。 紧接着决定,给江青、李敏,还有在 301 医院的贺子珍,也各送 8000 元。一碗水端平,这是他处理家事的老法子。 而且这笔钱给得也有讲究,不是把 8000 元一股脑全塞给李讷,而是先给 3000 元救急,剩下的 5000 元存进银行保值生息。 这可不单单是解决眼前的难,更是一个父亲为女儿长远生活做的打算。 这笔钱实实在在帮李讷渡过了难关,让她能喘口气,重新撑起自己的生活。 后来贺子珍收到钱,也说要存起来备用,看得出来,在他们心里,这笔钱的分量早远超钱本身。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1972年李讷生娃后写信请求爸爸接济8000元,毛主席看罢来信后,心痛不已,指示
春秋说史
2025-09-19 17:40: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