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议员:如果对华免签,将有大量中国男性涌入俄联邦找对象。 中国自9月

高干评世界 2025-09-20 17:35:32

俄罗斯议员:如果对华免签,将有大量中国男性涌入俄联邦找对象。 中国自 9 月 15 日起对俄罗斯公民实行免签试点,此举获得俄联邦议会的高度关注。 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委员玛丽亚・布蒂娜称赞这是 "中俄关系的一大步",而第一副主席斯维特兰娜・朱洛娃的担忧却引发热议。 她认为互免签证后,中国未婚男性会大量赴俄寻找伴侣。这场讨论背后,是两国刚刚启动的人员往来新机制正在重塑跨境流动的格局。 9 月 15 日政策生效首日,黑龙江各口岸就迎来明显变化。 黑河口岸入境的俄罗斯旅客达 598 人,其中 514 人通过免签通道入境,同比增长 107%。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最后一班俄航航班深夜落地,52 名旅客成为免签政策的首批受益者。 这些数据显示,政策放开后首先显现的是俄罗斯公民来华的便利化,而非朱洛娃担心的反向流动。 目前中国公民赴俄仍需办理签证,所谓 "涌入" 尚无政策基础。 人口结构差异确实为跨国婚恋提供了想象空间。中国 25 至 35 岁未婚男性约 1800 万,相当于整个莫斯科的人口规模;俄罗斯女性比男性多出 1040 万,适婚女性在大城市更难找到伴侣。 这种差异推动着实际的双向流动:2024 年中俄跨国婚姻登记达 3.2 万对,中国境内的俄罗斯新娘已达 7.3 万,每年还有约 1.1 万名俄罗斯公民移居中国。 在黑河的中俄早市上,俄罗斯媳妇和中国丈夫一起摆摊的场景已不新鲜,当地婚介所 2024 年促成的 82 对情侣中,七成最终登记结婚。 经济因素在人员流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2024 年中俄贸易额达 2448 亿美元,六年增长 1.4 倍的经贸往来,让跨境生活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莫斯科姑娘安娜原本要花两个月办理签证来山东见男友家长,免签政策让她直接买了机票,省下的费用变成给未来婆婆的礼物。 在上海工作的俄罗斯姑娘伊琳娜嫁给了中国丈夫,她坦言 "在中国,我的学历能得到更好的认可"。 这种流动不是简单的 "找对象",而是经济机会与生活选择的综合结果。 免签政策的影响正在向更广泛的领域扩散。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预计,免签将使赴华游客增长 20%-30%。 而俄方正推进对等政策,计划到 2030 年吸引 570 万人次中国游客,占其入境游客总量的 35%。 在深圳的跨境电商企业里,俄罗斯采购商无需签证就能参加展会,2024 年通过 OZON 等平台销往俄罗斯的中国商品规模已近 10 万亿卢布。 黑河口岸的货车每天满载货物往返,从汽车配件到蔬菜水果,免签带来的便利让边境贸易更活跃。 跨国婚恋的增长也伴随着文化适应的过程。黑龙江的婚介机构会专门开设文化课程,提醒双方注意生活习惯的差异。 调查显示,中国丈夫分担家务的比例比俄罗斯男性高出 28%,这成为吸引俄罗斯女性的重要因素。 而俄罗斯女性在家庭财务中的独立意识,也让不少中国家庭重新理解性别角色分工。这些细微的变化,比单纯的人口数字更能体现交流的深度。 俄罗斯有关部门已着手落实普京关于对等免签的指示,各地区正评估基础设施能否应对可能增长的游客量。 贝加尔湖畔的酒店开始增加中文标识,哈尔滨的医院增设俄语服务窗口,这些准备工作显示人员往来的便利化已是大势所趋。 正如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马斯洛夫所言,免签将让两国民众体验更多元的旅游目的地,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也将更加丰富。 在谢列梅捷沃机场的免税店,俄罗斯姑娘用微信支付给中国朋友代购化妆品;黑河的早市上,中国商贩用俄语向顾客介绍新到的水果。 这些日常场景里,人员流动带来的不是议员担忧的 "涌入",而是更自然的交融。 免签政策打开的不仅是旅行的便利,更是普通人选择生活的更多可能。当政策的细节在边检通道、农贸市场和家庭生活中逐渐落地。 人们会发现,跨国交往的本质从来不是数字的博弈,而是真实生活的相互融入。 信源:俄罗斯女议员:如果对华免签,中国男人会成群涌入俄罗斯找媳妇——搜狐新闻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高干评世界

高干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