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要求中国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一事'“索赔”800亿美金。这个消息一出来就闹得沸沸扬扬,让人忍不住想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这事儿,要从2月份说起,当时赞比亚北部谦比希矿区遇到了连续强降雨,几乎是20年难遇,本身就被开挖的矿洞,哪经得起这么冲刷,加上防渗膜被盗割,最终发生了溃坝。 溃坝发生了,部分尾矿泄漏,肉眼可见浑浊的污水流向周边河流与土地,瞬间引起了当地人的强烈抗议。 事情发生后,中国有色矿业旗下的谦比希湿法公司,也展开了迅速的行动,对污染源进行挽救和堵塞。 终于在19日凌晨3点半控制住了事故源头。 这件事原本没有引起什么大的讨论,可就在7个月后,突然就200多赞比亚人,向中国企业提出了高达800亿美元的索赔。 被告方,是谦比希湿法冶炼有限公司和中色非洲矿业有限公司。 这个数字令人瞠目结舌,它相当于赞比亚2024年GDP的1.2倍,远远超出该国国民生产总值。 甚至超过了全球矿业领域最高的环境损害赔偿纪录,巴西政府与必和必拓、淡水河谷达成的230亿美元和解协议。 仔细审视却发现,这场索赔的提出者实际上只有11人授权,却声称代表了“数百名居民”。 索赔金额没有按照赞比亚环保法规规定的计算标准核算,缺乏法律依据和证据支持。 面对天价索赔,中国企业的回应展现了两个维度:一是积极承担责任,二是依法维护权益。 事故发生后,谦比希湿法公司依据政府指令全面履行修复和治理义务,并按照赞比亚政府出具的损害赔偿报告完成了对个体农户的赔偿工作。 公司投入300万美元设立治理基金,用于河流治理与农田修复。 另一方面,中国有色矿业明确表示索赔“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并聘请了当地专业律师团队积极应对。 8月7日,赞比亚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公布事故处理进展,并对中国企业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赞比亚环境部长穆伦加出示的检测报告明确表示“污染已得到控制”,并特别提及涉事中企48小时内启动应急响应。 政府首席发言人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目前局势已基本恢复正常,水体pH值已恢复正常,重金属浓度持续下降。 2025年9月10日,赞比亚副总统及多名政府官员亲赴谦比希湿法公司现场调研,对公司的处置方式及环境治理成果表示肯定。 这种高层级的肯定,无疑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政治支持。 部分西方媒体在报道此事时,迅速将其纳入“中国环境殖民论”的叙事框架,却选择性忽视了某些关键事实:赞比亚政府对中国企业环境处置工作的客观评价,以及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环境违规率并不高于西方同行的事实。 这种“双重标准”在国际舆论场中并不罕见。 当西方企业在非洲遇到环境诉讼时,媒体往往强调“走法律程序”,而当中国企业面临类似情况时,则容易被渲染成“中国威胁”的一部分。 这场天价索赔风波,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的成长与蜕变。 过去,中企可能只知埋头苦干,忽视舆论场和公共关系建设。如今,中国有色矿业的应对展现了更加智慧的担当。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表态精准地把握了这种平衡:“中方一贯要求在海外的中国企业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合规生产经营,注重履行社会责任,采取严格措施保护环境,同时支持中方企业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标准洼地”困境,为吸引外资,部分国家降低环境准入门,导致企业合规经营与实际环境影响之间出现巨大落差。 中国企业需要意识到,在海外经营,仅仅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可能不够,还需要参照国际更高标准,将中国的环保技术、管理经验与当地实际相结合。 比如在赞比亚铜矿项目中,中企完全可以引入中国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将尾矿处理技术、水循环利用系统等成熟经验移植过去。 参考信源:2025-09-18 20:27·环球时报——《中国企业被索赔800亿美元?中方回应》
赞比亚要求中国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一事'“索赔”800亿美金。这个消息一出来就闹得沸
理大国迷雾
2025-09-22 18:38:00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