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终于知道被我们卡脖子的疼痛了!一位美国稀土专家曾说:他们费尽周折从地下开采出

天天纪闻 2025-10-05 10:46:54

美国终于知道被我们卡脖子的疼痛了!一位美国稀土专家曾说:他们费尽周折从地下开采出稀土,最后还得运到中国去加工,这情况实在太不合理了。美国必须掌握稀土加工提炼技术!这憋屈劲儿都快溢出来了!说到底美国这稀土困局到底卡在哪儿!   美国不是缺资源,是有矿挖不出、炼不成。蒙大拿州的贝尔特岭矿床里躺着上百万吨稀土氧化物,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矿更是全美唯一在运营的稀土矿山,可这些闪闪发光的矿石挖出来后,第一件事不是送去美国工厂精炼,而是装船飘洋过海送到中国。   MP材料公司在芒廷帕斯矿忙活半天,最后还得把初级矿石运到中国分离提纯,再把加工好的材料买回去造磁铁,绕了大半个地球不说,还得看别人脸色。   这事儿说穿了就是产业断层的锅。中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盯着稀土这条产业链了,当时全球都觉得这玩意儿污染大、利润薄,没多少国家愿意下功夫。   咱们却从矿山开采、冶炼分离到材料应用一路深耕,北方稀土、厦门钨业这些企业慢慢把分离提纯技术做到了全球顶尖,现在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都攥在手里。   不是美国不想自己干,是这活儿真没那么简单,稀土元素在矿石里跟各种杂质混在一起,要把钕、钕、镝这些关键元素一个个分离开来,纯度得达到99.99%以上,没有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根本玩不转。   美国倒是试过重启本土精炼厂,可2010年关闭最后一家分离厂后,技术人才断代,设备也跟不上,现在想捡起来谈何容易。   更让美国着急的是,稀土这东西不是可有可无的配角,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风力发电机的永磁体、智能手机的屏幕和摄像头,甚至F-35战斗机的发动机和精确制导武器,都离不开稀土材料。   就拿得州正在建的磁铁厂来说,2022年拿了政府35亿美元贷款,目标是2025年底年产1000吨钕铁硼磁铁,可这点产能连美国军工需求的零头都不够——单架F-35就需要近500公斤稀土永磁材料,一年1000吨顶多够造2000架,还不算汽车和电子产业的需求。   更尴尬的是,就算工厂建好了,加工磁铁需要的高纯度稀土原料还是得从中国进口,等于换了个地方继续依赖。   美国不是没尝试过破局,一边给本土企业砸钱,一边拉着盟友搞"稀土联盟"。澳大利亚的稀土矿倒是不少,可同样缺乏加工能力,挖出来的矿石还是得运到中国;日本虽然在材料应用上有优势,但分离技术比中国差着档次,年产能还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   去年美国跟加拿大、澳大利亚签了合作协议,号称要打造"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结果折腾了一年,精炼产能还是没见起色。   说到底,稀土产业不是挖个矿、建个厂就能成的,得有完整的配套体系,从矿山开采的环保处理,到分离提纯的化学工艺,再到材料应用的技术研发,哪一环断了都不行。   中国花了三十年才把这条链串起来,美国想在短短几年内补齐短板,显然是急火攻心却找不对门路。   有人说这是中国刻意卡脖子,其实真不是。咱们的优势是靠时间和技术堆出来的,就像种地一样,不仅要会播种,还得懂灌溉、施肥、防病虫害,美国只盯着地里的庄稼,却忘了整套种植技术才是关键。   而且中国一直是全球稀土的主要供应国,去年出口量还占全球贸易量的85%以上,只是不再像以前那样低价贱卖,开始重视环保和资源保护。   反观美国,一边抱怨依赖中国,一边又对本土矿山开采设置重重环保门槛,蒙大拿州的矿山项目因为环保争议拖了十几年,芒廷帕斯矿也因为废水处理问题多次被处罚。既要绿水青山,又要快速建起产业链,这种矛盾短期内根本化解不了。   现在美国终于明白,产业竞争不是靠喊口号就能赢的。当年嫌稀土产业脏累差,把产能转移出去,现在急需的时候才发现,重建产业链比从零开始还难。   中国的优势从来不是靠"卡脖子",而是靠几十年如一日的深耕细作,把一个被人忽视的产业做成了核心竞争力。   这也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真正的产业安全不是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而是自己能把整个篮子都做出来。   美国要是真想摆脱依赖,光靠贷款和结盟远远不够,得沉下心来补技术、育人才、建体系,只是这过程恐怕还要疼上好一阵子。

0 阅读:72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