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国今天清空7307亿美元美债,明天,我们自己的出口企业,就将接不到一张新订单! 说白了,这种"清空美债"的想法纯属饮鸩止渴。要是真把7307亿美元美债一股脑抛向市场,最先倒霉的不是美国人,而是我们自己的出口企业。 像义乌那些做小商品出口的老板,第二天一睁眼可能就发现手里的美元订单瞬间缩水,前一天刚签的合同,今天结算就得多亏2‰的汇兑成本,这对本就处于微利状态的他们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先看看现实情况,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规模已经突破13万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对美国出口就有1.55万亿元。更关键的是,像义乌这样的外贸重镇,90%的出口结算都用美元,这意味着我们的出口企业和美元结算体系深度绑定。 一旦这么多美债突然涌入市场,美元汇率必然剧烈波动,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颗炸弹。那些今天刚签下的电子元件、船舶出口订单,到了明天美元一贬值,换回来的人民币可能连原材料成本都不够,企业要么亏本出货,要么就得撕毁合同,不管选哪个,最终结果都是裁员倒闭。 有人可能觉得美元地位不行了,2025年第一季度储备货币占比跌到57.7%,但要知道第二名的欧元才刚过20%,美元的根基远没到一戳就破的地步。 全球贸易中超过一半的结算还是用美元,我们对"一带一路"国家的11.29万亿元进出口,大部分也得通过美元中介。要是美元真崩盘了,不仅美国市场完蛋,全球需求都会跟着萎缩,上半年我们那连续7个季度增长的进出口数据,很可能一夜之间就转为负增长。 再想想出口企业背后的就业问题,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已经达到57.3%,这些企业吸纳了数千万工人就业。 一旦订单没了,企业倒闭,这些工人就得失业,这可不是简单的经济数据,而是无数家庭的生计。就像今年二季度中美贸易因为关税问题下降20.8%时,已经有不少对美出口的家具厂、玩具厂开始减产,要是再加上美元崩盘的冲击,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外汇储备管理的基本逻辑。我国持有的美债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资产",而是调节国际收支的工具。 上半年我们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4.7%,占比超过51.8%,这些贸易往来都需要充足的外汇储备来保障。要是把美债都清空了,手里攥着一堆瞬间贬值的美元现金,既不能保障国际贸易支付,也失去了稳定汇率的筹码,到时候人民币汇率反而可能出现更大波动。 看看实际案例就知道,6月份中美贸易已经从5月的不到3000亿元回升到3500亿元以上,这说明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问题才是正道。 我们外贸的韧性从来不是靠赌徒式的操作,而是靠结构优化——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5%,占比提升到60%,跨境电商进出口也增长了5.7%。这些实实在在的产业升级,才是应对外部冲击的底气,而不是去做清空美债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傻事。 其实外汇管理讲究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渐进调整,就像央行一直在做的那样,通过多元化配置慢慢优化储备结构,而不是搞这种断崖式抛售。 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已经出现回暖迹象,二季度食品烟酒类消费品进口增长8.8%,高端机床进口增速加快13.9个百分点,这些都需要稳定的外汇环境作支撑。 要是美元真崩了,不仅出口完了,进口所需的原油、铁矿砂这些大宗商品,都得花更多人民币去买,国内物价也会跟着涨,最终整个国民经济都会陷入混乱。 说到底,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上半年那2.08万亿元的中美贸易额,背后是两国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我们要做的是像6月份那样通过会谈推动贸易回升,而不是搞这种极端操作。 中国外贸的优势在于规模大、韧性强,上半年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增长,有61个贸易伙伴的规模超过500亿元,这种多元化的市场布局才是真正的安全垫。 与其幻想通过抛售美债来"教训"谁,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才是保住出口企业订单、稳住就业的正道。
一旦中国今天清空7307亿美元美债,明天,我们自己的出口企业,就将接不到一张新订
天天纪闻
2025-10-05 11:46:57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