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一语惊人:“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走西方那条老路呢?把农民都赶进城,在城市搞低收

云景史实记 2025-10-05 20:11:57

温铁军一语惊人:“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走西方那条老路呢?把农民都赶进城,在城市搞低收入群体的居民社区”。 时间已经是2023年底了,可这个问题早在十几年前他就开始讲了。 2010年,他在一次论坛上就直言,城市化解决不了三农问题,只会让问题更复杂。可那时候,谁听啊?全国上下正热火朝天地搞城镇化,大家都觉得,农民进城才是出路。 可十几年过去,再回头看这话,才明白什么叫一语中的。那些当年被 “进城就是出路” 的口号裹挟着离开土地的农民,真的过上好日子了吗?未必,反倒是温铁军预警的 “城市低收入社区” 和 “问题复杂化”,一个个成了挡不住的现实。 先说那些进城的农民,2024 年有数据说,全国还有 1.7 亿进城农民工和家属没落户城镇,这些人在城里干最苦的活,却住最偏的地方。我认识个老家来的王叔,在建筑工地绑钢筋快十年了,一家三口挤在城中村十平米的出租屋,月租八百块,夏天漏雨冬天透风。 他儿子该上初中了,因为没有城市户口,积分不够进不了公办学校,只能去学费昂贵的民办校,一年光学费就占了他大半年收入。 这不就是温铁军说的 “在城市搞低收入群体的居民社区” 吗?这些人没稳定工作,没社保,没户口,看似进了城,其实永远悬在半空,既融不进城市,又回不去农村。 再看农村这边,城镇化带走的全是年轻人。很多古村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这可是出过 9 个进士的千年古村,前些年年轻人全外出打工,到 2019 年村里只剩 20 来个老人守着,老房子塌的塌、漏的漏,池塘里飘着垃圾,路上全是泥巴,连 4A 级景区的资质都快保不住了。 那会儿谁关心这些?大家眼里只有城市的高楼大厦,觉得农村空心化是 “发展的必然”。可粮食要从地里长出来,农村要有人守着啊!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着光鲜,2023 年粮食产量 13908 亿斤,可背后是越来越多的 “老人农业”,年轻人都走了,地里的活谁来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再高,没人种地也是白搭。 更讽刺的是,城里的问题和农村的问题还缠在了一起。王叔们在城里挣的钱,一大半要交房租、供孩子上学,根本攒不下钱给老家修房子;农村的土地要么荒着,要么被人种成了 “应付田”,亩产上不去。 2023 年城乡收入比还有 2.39,城里收入是农村的两倍多,可进城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说不定还不如守着土地的。温铁军说 “问题更复杂”,真是一点没说错 。原来农村只是穷,现在城里多了群漂泊的低收入者,农村多了片空心的土地,两边的窟窿都难补。 但不是没有别的路可走,钓源古村后来就没走 “赶农民进城” 的老路,反而把快要消失的村子救活了。当地政府没拆老房子,而是和企业合作,按老样子修古建筑,还搞了民宿、茶馆这些生意,把村民的老房子租下来,让村民当股东。 24 岁的欧阳翠霞以前非要出去打工,现在在村里餐饮部当领班,不用背井离乡就能挣钱;村民易爱华以前每年领 400 块补贴都不愿开门迎客,现在靠租金、股金、薪金一年能多挣 4 万。 2024 年这村子游客快 60 万人次,营收 1800 万,周边的农产品也跟着卖火了。你看,不用把农民往城里赶,把农村的根留住,把产业做起来,农民照样能富。 这十几年的教训够深刻了,西方那种把农民赶进城、制造贫民窟的老路,我们真不能走。农民的根在土地上,农村的魂在烟火里,硬把他们从土地上拔出来,塞进城市的角落,既对不起农民,也砸了农业的根基。 现在国家提乡村振兴,钓源古村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这才是找对了方向 —— 不是让农村变成城市,而是让农村有农村的样子,让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能挣钱、有奔头。 温铁军当年的话虽然刺耳,但刺耳的才是实话。那些喊着 “农民进城才是出路” 的人,该好好看看王叔们的出租屋,看看钓源古村的新模样。 三农问题从来不是 “把农民赶走” 就能解决的,扎扎实实地把农村建好、把农业做稳、把农民留住,才是真出路。

0 阅读:6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2

用户10xxx22

3
2025-10-05 20:46

农民怎么生活应该由农民自己决定。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