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战是和?欧盟27国领导人齐聚,欧洲对俄关系来到了十字路口 来源:茶垢时光 丹麦的哥本哈根,这几天成了欧洲的神经中枢。欧盟27国领导人全员到齐,从早到晚在谈的,就一个事:面对俄罗斯,欧洲到底是要硬到底,还是该找个台阶?一句话——走到了十字路口。 整座城市像战区。街头全是警察,天空布满防无人机系统,美国特意派来电子战设备,德国、波兰、芬兰、英国甚至乌克兰的安全力量也参与了安保。别看说是“非正式峰会”,阵仗堪比战争时期。 丹麦首相弗雷德里克森说:“自二战结束以来,我们从没这么危险过。”她的指向也很明确,这场麻烦只有一个对手——俄罗斯。 过去几周,无人机成了欧洲最害怕的东西。波兰、爱沙尼亚、瑞典的领空被不明无人机反复闯入,9月底哥本哈根机场还被迫关闭了三次。虽然官方还没拿出确凿证据,但丹麦情报部门已经把矛头对准了莫斯科,说俄罗斯的“影子舰队”油轮可能被改装成发射平台。 这已经不是边境的小摩擦,而是全面渗透。网络攻击、间谍潜伏、破坏基础设施、无人机骚扰,俄罗斯的手法一环接一环。现在,连乌克兰军人都在教丹麦士兵怎么打掉无人机,芬兰派兵协防边境,英国送来反制系统。欧洲搞出了个“无人机之墙”,但这面墙的存在,本身就说明欧洲承认——自己的天空已经不安全。 德国总理默茨一句话,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我们没宣战,但也谈不上和平。” 这次峰会上,欧洲的表态前所未有地一致。欧盟宣布启动四个重点项目:太空防御、东翼防线、反导体系,还有反无人机屏障。为此,欧盟拿出了1500亿欧元的贷款资金,其中三分之二会流向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这些“前线国家”。 法国的动作更激进。10月1日,法国海军在公海上直接扣押了一艘俄“影子舰队”油轮——“博拉凯号”。船上有75万桶乌拉尔原油,被怀疑与丹麦上空的无人机袭击有关。这是欧洲第一次以“混合攻击嫌疑”为由,在国际水域动手拦截俄船。制裁从经济战,变成了准军事行动。 与此同时,欧盟内部还在敲定另一件大事:动用冻结的2100亿欧元俄罗斯资产,为乌克兰提供贷款担保。法德支持推进,卢森堡、比利时仍有顾虑,但整体趋势很明显——欧洲要用俄罗斯的钱去支持乌克兰打俄罗斯。 欧洲的策略正在转变,从被动防御变成主动出击:用金融掐脖子,用军备布防线,用法律给行动披上外衣。 可政客们说得再硬,老百姓的情绪却紧张得很。丹麦街头,冻干食品、罐头、军用背包被抢购一空。国家电视台特地推出节目教家长“怎么跟孩子讲无人机袭击”。警方的报警热线更是被挤爆,民众一看到天上有亮光就报警。有人把星星当无人机,把广告灯误认为袭击信号。 这种全民焦虑暴露出一个事实:欧洲在心理上还没准备好打持久战。冷战结束30多年,欧洲人早习惯了和平,习惯了没有敌人的生活。如今,他们不得不重新学会警觉——一个网络故障可能是攻击,一架无人机可能是侦察。 虽然表面团结,欧洲内部矛盾却不少。东欧国家主张硬碰硬,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要求北约前推部署、扩大征兵。法国也态度强硬,马克龙口口声声说“所有手段都在桌上”。可南欧国家压力山大,意大利、匈牙利抱怨军费太高、难民太多、能源又贵;德国虽口头强硬,国内企业却担心彻底跟俄脱钩会让经济衰退。比利时、荷兰更谨慎,坚持必须依法行事,不能直接动俄央行资产。 更尴尬的是,就在欧盟想打造“反俄统一战线”的时候,匈牙利被曝出向乌克兰边境派遣无人机搞侦察,乌克兰方面怒斥这是“监视活动”。盟友之间都互相提防,谈何“团结”? 今天的欧洲,确实站在了一个转折点。普京的目标早就不只是乌克兰,他要的是动摇整个西方体系。欧洲终于明白过来,也开始采取行动——拨钱、造军、扣船、动资产,全方位对俄施压。 但问题在于,欧洲虽然想强硬,却仍有顾虑。军队没完全重建,公众心态没调整,政治共识也不稳。很多国家嘴上说要“防卫”,心里却还想着“能不能别真的打”。 这就是当下的欧洲:一个想觉醒的巨人,开始活动筋骨,却还带着惧意。它有钱,有资源,有制度,但少了那股彻底的决心。面对俄罗斯这个强硬的对手,欧洲能不能撑到最后,还真不好说。 战鼓已经敲响,但这场考验,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乌克兰这下危险了,大概率俄罗斯会动用核武来解决乌克兰,因为不用核武不行了,核武的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