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几乎实现了自己所有目标,为啥还有不祥预感,害怕哈马斯成为最大赢家? 说白了内塔尼亚胡的所谓"胜利"就是场给自己挖的坑,表面上打残了加沙的基础设施,看似掌控了局势,可实际上交换人质这步棋直接把他最想要的"绝对安全"给搅黄了。 以色列跟哈马斯谈妥的换囚协议里,放出去的可不是普通囚犯,而是一批能直接让抵抗力量死灰复燃的硬核人物。 哈马斯的"工程师"阿卜杜拉·巴尔古提,这人可是卡桑旅前任指挥官,被以色列判了67个无期徒刑加5200年徒刑,光看这刑期就知道他在军事指挥上的分量,这种级别的人物重获自由,用不了多久就能把散掉的武装重新拧成一股绳。 还有法塔赫的马尔万·巴尔古提,别看他不是哈马斯的人,却是巴勒斯坦民众里威望仅次于阿拉法特的人物,当年在狱中都能组织绝食抗议,还能促成巴以停火,这种号召力要是放到加沙街头,能瞬间把不同派系的抵抗者整合起来。 就算将来不叫哈马斯,换个"阿克萨旅"或者别的名字,对以色列的威胁半点没减。 更要命的是以色列炸加沙这手操作,看似把哈马斯的据点夷为平地,实则是给所有巴勒斯坦人刻了道永不愈合的伤疤。 整个加沙200多万人,除了极少数被收买的人,剩下的要么失去亲人,要么家园被毁,这种仇恨不是靠导弹能炸没的,反而会像种子一样在废墟里发芽。 内塔尼亚胡心里门儿清,哈马斯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组织名称,而是巴勒斯坦人反抗占领的象征,就算现在把哈马斯的招牌拆了,只要以色列还抱着"高人一等"的心态,还在蚕食巴勒斯坦的土地,明天就会冒出"哈灵斯""文哈斯"这样的新组织。 当前以色列政坛全是强硬派,别说平等对待巴勒斯坦人了,就连最基本的人道主义援助都扣扣搜搜,这种政治氛围下,冲突根本就是无解的死循环,今天清掉一批抵抗者,明天就会有更多年轻人抱着炸弹冲上来,毕竟家人都没了,还有什么可失去的? 内塔尼亚胡想要的是"永久性安全",但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把以色列往更危险的境地推。 以前国际社会还能看在西方阵营的面子上对以色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不一样了,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民意已经彻底转向,街头抗议此起彼伏,就连那些传统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民众都开始举着"Free Palestine"的牌子游行。 这种道义上的孤立比军事威胁更可怕,以前以色列搞定点清除、扩建定居点,还能找"反恐"当借口,现在加沙的医院、学校被炸成废墟的画面传遍全球,再怎么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 更麻烦的是,这种国际舆论的转向早晚会影响政府决策,到时候欧洲国家可能会跟进制裁,美国也不敢再明目张胆地给武器支持,以色列再想随心所欲地动武,就得掂量掂量后果了。 内塔尼亚胡的不祥预感其实就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他亲手制造了一个"越反恐越恐怖"的怪圈。 释放的抵抗骨干会快速重建武装,加沙的仇恨会催生更多极端分子,国际社会的孤立会让以色列陷入外交困境,这三个问题拧在一起,就算他短期内能靠军事手段压制局面,长期来看根本无解。 他想要的绝对安全就像水中捞月,看似触手可及,实际上一碰到就碎了。哈马斯之所以能成为他眼中的"赢家",并不是因为哈马斯有多强大,而是因为他自己的战略失误把对手越养越大。 现在的情况是,以色列炸得越狠,巴勒斯坦人的抵抗意志就越坚定;换出去的囚犯越重要,重组后的抵抗力量就越难对付;国际社会的谴责越强烈,以色列的生存空间就越狭窄。 内塔尼亚胡就算赢了眼前的战役,却输掉了整个战略全局,这种赢了局部输了整体的局面,换谁都会心里发慌,他的不祥预感,说到底就是对自己亲手种下的恶果的恐惧。
哈马斯停火后.以色列的“惨败”真相“曝光”有人说:“哈马斯伤亡了两万多人后,
【323评论】【1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