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杜特尔特第三国正式曝光,不是中国、不是日本,也不是澳大利亚。 9 月 28 日,国际刑事法院控方律师孔蒂接受采访时表示:若杜特尔特获准临时释放,荷兰将可能成为接纳他的国家,法院记录已经显示可能性。 国际刑事法院 2002 年 7 月在海牙成立,专注审理种族灭绝、战争罪等严重国际罪行,其总部选址海牙,源于当地聚集了国际法院、前南斯拉夫法庭等机构,司法协作效率更高。 杜特尔特的案件始于 2018 年,当时 ICC 对其任内 “毒品战争” 展开初步调查,尽管菲律宾 2019 年退出《罗马规约》,但法院认为退出前的涉嫌罪行仍具管辖权。 2025 年 3 月 11 日,杜特尔特从境外返回马尼拉时被警方拘留,次日便被移送至海牙羁押,成为首位被 ICC 起诉的亚洲前国家元首。 案件推进中,健康问题成为关键变量。 杜特尔特今年将在拘留中心度过 80 岁生日,其律师团队 9 月 11 日公开医疗报告,称他患有严重认知缺陷,连家人和律师名字都记不住,无法参与庭审。 报告由三位专家出具,包括两名辩方专家和一名监狱医院指定的神经心理学家,评估显示其记忆力、决策能力自 7 月起明显下滑。 受此影响,原定于 9 月 23 日的确认指控听证会被法院推迟,预审分庭 9 月 8 日声明称,需优先处理健康相关申请。 临时释放申请随之提上日程。 辩方 9 月上旬正式申请,理由是拘留条件加剧健康恶化,要求将其移送第三国。 根据 ICC 规则,临时释放需由缔约国托管,且嫌疑人需接受软禁、限通讯等监管措施,杜特尔特团队主动承诺不申请荷兰庇护,获释后将立即转往他国。 9 月 26 日,预审分庭向荷兰及另一个保密国家征求意见,评估托管可行性,这为孔蒂后续的表态埋下伏笔。 荷兰成为候选国并非偶然。 作为《罗马规约》缔约国,荷兰将国际法纳入国内法体系,具备成熟的临时释放监管机制,可快速落实软禁、证人保护等条件。 海牙作为 ICC 总部所在地,杜特尔特若在此期间需出庭,步行即可抵达,无需跨国奔波,这种地理便利性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此前 6 月,比利时已明确拒绝接收,而阿根廷等猜测中的国家,在司法协作成熟度上仍逊于荷兰,7 月初法院询问荷兰意愿时,对方两天内便给出专业回复。 各方对释放申请的态度呈现明显分歧。 孔蒂作为受害者律师助理,9 月 28 日公开反对,列举杜特尔特存在飞行风险和证人恐吓风险,认为释放会拖延审判进程。 ICC 检察官办公室 9 月 30 日跟进表态,指出杜特尔特近期公开讲话逻辑清晰,质疑健康报告的可信度。 菲律宾国内反应更趋复杂,人权团体街头抗议要求继续审判,而杜特尔特的支持者则认为应考虑其年龄与健康状况。 菲律宾政府的立场尤为微妙。 杜特尔特的女儿、现任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 9 月 27 日披露,其父在拘留所突发昏迷,指责海牙忽视医疗保障,甚至暗示菲律宾使馆可能 “做手脚”。 但菲律宾总统办公室副部长卡斯特罗 10 月 4 日澄清,政府对案件进展不知情,将 “尊重法院裁决”,这种表态被解读为对 ICC 程序的间接认可。 此前 5 月,马科斯政府曾释放改善与杜特尔特家族关系的信号,如今的中立姿态显露出国内政治博弈的复杂性。 从司法实践来看,类似案例并非首次。 前南斯拉夫领导人米洛舍维奇曾在审判期间因心脏病去世,导致案件中止,杜特尔特的健康状况若持续恶化,可能引发相同结果。 ICC 需在嫌疑人健康权与受害者正义诉求间寻找平衡,而第三国托管成为兼顾两者的潜在方案。 荷兰若最终接纳,既需承担监管责任,也可能面临菲律宾国内的舆论压力。 事件最新动态:10 月 3 日,ICC 宣布将指派独立医疗团队重新评估杜特尔特健康状况,结果预计 10 月底公布。 莎拉・杜特尔特同日发布声明,称已收集到海牙医疗疏忽的证据,将向联合国人权机构投诉。 菲律宾总统府回应称,不会干预 ICC 司法程序,但会通过外交渠道关注杜特尔特的基本权益。 另有消息显示,荷兰司法部已完成托管预案评估,正等待法院正式征询意见。 信源:老杜已找到新的归宿,不是日本和澳大利亚,莎拉表示自己很熟悉——环球观察者软糖
终于终于有人撕他们了,高志凯在辩论中犀利地指出:“当我的祖先在修长城的时候,
【26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