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还是获得了胜利!你以为,哈马斯和以色列交换俘虏,就是 20 多以色列人质换 1950 名普通巴勒斯坦人?那就错了!哈马斯要求释放的俘虏,全部都是狠人,一个比一个狠! 别觉得 1950 这个数字只是凑数,哈马斯早就把名单筛了个遍,每一个放出去的都是以色列最不想撒手的硬骨头。 就说马尔万・巴尔古提,这人可是法塔赫坦齐姆组织的头头,以色列给判了 5 个无期徒刑,说他跟五起以色列人的死亡案件有关,在以色列监狱里关了快二十年,一直是巴勒斯坦人心目中的 “抵抗象征”。 还有艾哈迈德・萨阿达特,2001 年策划暗杀了以色列旅游部长雷哈瓦姆・泽维,2008 年被判了 30 年,以色列视他为 “头号危险分子”,以前多少次谈判提都不让提释放他的事。这次哈马斯直接把他列在清单最前面,少一个都不谈,以色列最后还是松了口。 更别提易卜拉欣・哈米德、阿巴斯・赛义德这些人,个个都是手上有 “硬战绩” 的狠角色,要么组织过针对以色列的武装行动,要么是当地抵抗力量的核心骨干,以色列当年抓他们的时候动用了特种部队,审讯了大半年才定罪,现在却不得不眼睁睁看着他们被放回去。 这 1950 人里,光像这样的重刑犯就有 250 多个,剩下的也大多是参与过抵抗运动的活跃分子,没有一个是普通老百姓。哈马斯这步棋太精明了,用 20 多个人质,换回来一支现成的抵抗队伍,这笔买卖血赚。 以色列能妥协,全是被哈马斯逼到了墙角。之前以军在加沙北部误杀了 3 名被扣押的以色列人,消息一出来,特拉维夫街头全是抗议的人群,老百姓举着 “立即救人” 的牌子围堵总理府,内塔尼亚胡的支持率直接跌到 30% 以下。 哈马斯看准了以色列的软肋,在埃及的秘密谈判里寸步不让,明确说了 “不释放指定囚犯,就别谈人质的事”,还放话 72 小时内要见不到释放名单,人质安全就没法保证。以色列一边扛着国内民众的压力,一边怕人质再出意外,只能乖乖顺着哈马斯的节奏走。 而且哈马斯不光要回了人,还顺带拿捏了撤军的主动权。特朗普之前画了张撤军地图,哈马斯嫌范围太小,直接要求以色列士兵全部退回到今年 1 月停火时的边界线,还得敲定具体的撤军时间,不然就不配合人质交换。 以色列一开始还想耍滑,说要分阶段撤军,结果哈马斯根本不吃这一套,高级官员直接放话 “以色列结束占领前不会解除武装”,硬是把撤军条件钉死了。要知道以前都是以色列提条件,哈马斯被动接受,现在反过来让以色列跟着自己的指挥棒走,这底气可不是装出来的。 更关键的是,哈马斯靠这场交换彻底凝聚了巴勒斯坦内部的力量。这些被释放的狠人,在巴勒斯坦民众心里就是英雄,他们一回到加沙,立马就能拉起队伍、凝聚人心。 以前法塔赫和哈马斯还偶有分歧,这次哈马斯为了释放包括法塔赫成员巴尔古提在内的囚犯据理力争,连阿巴斯都站出来说 “巴勒斯坦正处于团结关键阶段”,等于间接认可了哈马斯的主导地位。反观以色列,释放这些人后国内炸了锅,伤亡者家属堵着议会骂政府 “背叛”,内塔尼亚胡政府里外不是人,政治上先输了一局。 有人可能觉得哈马斯只是靠人质占了便宜,可别忘了,这背后是哈马斯算准了以色列的命门。 以色列向来把本国人质安全看得比什么都重,2011 年就曾用 1027 名巴勒斯坦囚犯换 1 名被俘士兵沙利特,这次哈马斯直接把筹码翻了倍,还精准锁定了 “重刑犯” 这个要害。 而且哈马斯早就放了话,要是以色列人质有遇难的,每具遗体只能换 15 名加沙遇难者遗体,逼着以色列不敢轻举妄动。这种拿捏分寸的本事,可不是随便哪个组织能做到的。 再看后续的主动权,哈马斯压根没松口核心利益。以色列想让加沙非军事化、让哈马斯解除武装,哈马斯直接说 “这事不打算谈”; 以色列想保留缓冲区,哈马斯硬顶回去说 “必须全面撤军”。 现在人质还没完全交出去,哈马斯就已经逼着以色列答应了大半条件,等这些被释放的狠人回到加沙,重新组织起抵抗力量,哈马斯的底气只会更足。以色列就算拿到了人质,也等于给自己埋下了更大的隐患,这赢的难道不是哈马斯? 说到底,这场交换从来不是人数上的比拼,而是战略上的完胜。 哈马斯用 20 多个人质,换回来 1950 个能继续扛旗的抵抗骨干,还逼着以色列在撤军问题上让步,更凝聚了巴勒斯坦内部的团结,甚至争取到了国际社会的同情。 以色列看似换回了人质,却丢了监狱里最有价值的 “筹码”,还在国内引发了政治危机,里外都是亏。 所以说哈马斯获得了胜利,真不是夸大其词,这一手以小博大的棋,下得太漂亮了,以色列到最后也只能吃这个哑巴亏。
哈马斯还是获得了胜利!你以为,哈马斯和以色列交换俘虏,就是20多以色列人质换
探修説
2025-10-08 15:32:1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