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闹翻4年后,立陶宛很失望。这句话现在说出来,恐怕每个立陶宛老百姓听了都得叹

探修説 2025-10-08 17:32:13

与中国闹翻4年后,立陶宛很失望。这句话现在说出来,恐怕每个立陶宛老百姓听了都得叹口气。 最近立陶宛那边传来的消息,真是让人听了都觉得心酸,不少老百姓都在私下里吐槽:这四年跟中国闹僵,算是把自己坑惨了! 要说最惨的还是那些靠出口吃饭的企业,以前中国市场就是他们的 “钱袋子”,说丢就丢了,连个缓冲的机会都没有。 立陶宛的奶酪在欧洲还算有名气,2020 年一年就卖给中国 1.2 万吨,考纳斯那家百年奶酪厂天天机器转不停,工人加班都加不过来。 结果 2021 年跟中国闹僵后,出口直接腰斩,全年只剩 3000 吨,仓库里堆着 1.5 万吨奶酪,放得都快发霉了,老板没办法,只能拿奶酪抵工人工资,大家家里冰箱塞满了奶酪,可吃再多也换不来房租和生活费。 还有木材生意,克莱佩达港以前天天堆满要运到中国的原木,2021 年前八个月就卖了 78 万立方米,到 2022 年同期直接归零,港口的伐木工人失业了一大片,好几次举着 “还我工作” 的牌子去政府门口抗议,可政客们除了说空话,啥办法都没有。 更让人窝火的是那个所谓的 “芯片大饼”,简直是把立陶宛全国都耍了一遍。 当初美国和台湾拍着胸脯说,要在立陶宛建五座芯片工厂,5 年内创造数万个高薪岗位,平均月薪能到 1 万欧元,把这个人口不到 300 万的小国吹成 “中东欧半导体中心”。 老百姓听了都高兴坏了,连农村的年轻人都等着工厂建成去上班,结果等了四年,连工厂的地基都没见着。 立陶宛的科技巨头 Teltonika 本来跟台湾合作,要投 35 亿欧元建 10 座工厂,说好 2028 年建成,结果因为电力不够、工业用地批不下来,项目直接黄了,6000 个高薪工作机会泡汤,连带着几十亿欧元的 GDP 预期也没了。 后来大家才明白,台湾自己的芯片产业都靠代工,哪有本事帮别人建工厂?美国更是光吆喝不掏钱,就是把立陶宛当棋子,试探中国的底线罢了。 美国这四年给立陶宛的 “好处”,说穿了全是没用的玩意儿。嘴上喊着 “支持立陶宛”,承诺的 6 亿美元信贷至今没见踪影,送来的全是导弹、直升机这些军火。 从 2017 到 2022 年,美国给了立陶宛 2.7975 亿美元的军事融资,还有 2 亿美元的国防经费,可这些钱只能买武器,不能填经济的窟窿,反而让立陶宛欠了一堆军火债。 老百姓要的是能挣钱的工作,是便宜的面包和牛奶,不是放在仓库里的导弹啊!首都维尔纽斯的房租两年涨了 30%,超市里的面包价涨了 40%,工资却没见涨,好多家庭只能省吃俭用,以前周末还能去餐厅吃顿好的,现在只能在家啃面包。 现在立陶宛的经济早就扛不住了,对华出口跌得一塌糊涂,2021 年年底比上年同期直接降了 91%,从高峰时的 3.5 亿欧元跌到 2025 年上半年才 1200 万欧元,几乎等于归零。 激光产业是立陶宛的拳头产品,以前对华出口不少,现在也只剩 4520 万欧元,企业订单少得可怜,Eksma 公司被迫裁员 30%,生产线一半都闲着。 克莱佩达港更惨,中欧班列绕着它走,集装箱吞吐量萎缩了 67%,以前热闹的港口现在冷冷清清,调度员天天没事干,只能对着空荡荡的码头发呆。 政府债务占 GDP 的比例都到 37.4% 了,主权信用评级被降成 “垃圾级”,想借钱都没人愿意给,只能眼睁睁看着经济往下滑。 最讽刺的是,立陶宛后来想反悔了,2025 年 3 月终于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新总理还改名、设对华贸易特使,想求着恢复关系,可早就晚了。 中国市场早就被波兰、德国抢光了,波兰现在对华出口的奶酪比立陶宛巅峰时还多 30%,德国木材商接了立陶宛原来的订单,立陶宛想再挤进去,比登天还难。之前立陶宛还跑到 WTO 起诉中国,结果欧盟 26 国集体叫停,连盟友都不帮它,这才知道自己有多孤立。 老百姓的怨气越来越大,上个月首都爆发抗议,一万多人举着 “羞耻” 的标语游 - 行,不是反对对华缓和,是骂政府动作太慢太软,把大家坑惨了。 说到底,立陶宛就是被美国和台湾当枪使了,以为抱上大腿就能飞,结果摔得粉身碎骨。 这四年的教训太惨痛了,钱没赚到,工作丢了,经济垮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难,现在除了后悔啥都没有。也该醒醒了,小国想靠政治投机过日子,终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失望的苦果,只能自己咽下去。

0 阅读:111
探修説

探修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