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要求,从2027年开始,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手机都必须配备用户可自行更换

探修説 2025-10-08 17:32:13

欧盟要求,从 2027 年开始,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手机都必须配备用户可自行更换的电池。以后的苹果手机估计是这样的了? 再也不是那种得找专业维修店撬开屏幕、还得小心翼翼拆排线的麻烦样子,说不定用把普通螺丝刀拧开底盖,再按一下解锁键,电池就能轻松取出来,换块新的跟装充电宝似的简单。 中国电子学会的数据显示,近半数消费者都是因为电池问题弃用旧机,真正因为手机功能不够用换机器的才不到三成。 锂电池本来就有寿命,充放电 300 到 500 次后容量就会跌到 80% 以下,实际用一年半左右就会出现续航断崖式下跌,这时候要么扛着续航焦虑,要么花大价钱换电池,要么被迫买新机,怎么选都闹心。 欧盟这新规算是说到用户心坎里了,但别以为是让手机回到诺基亚时代那种 “开盖即换” 的老样子,新规要求的是 “用常见工具就能拆卸”,比如螺丝刀、撬片这些家里可能有的小工具,就能自己搞定,既方便又不影响手机性能。 苹果其实早有准备,美国商标和专利局公示的清单里显示,苹果已经拿到了模块化可拆卸电池的专利,新 iPhone 可能会用横向主板布局,电池和主板分成三段,电池用电压敏感胶水固定,一通电胶水就软化,配合 MagSafe 技术,拆换起来特别方便。 这哪是被迫妥协,分明是早就留了后手,毕竟欧盟市场占苹果全球销量的 15%,它可不敢丢了这块肥肉。 这新规不光对咱钱包友好,对环境更是大好事。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每年要产生 5000 万吨电子垃圾,手机占比就超 10%,其中电池占了手机垃圾的一大半。 以前电池坏了只能整机报废,现在换块电池就能让手机多活 3 到 5 年,10 部手机里能少扔 2 到 3 部,从根上减少浪费。 而且单独回收电池效率高多了,镍、钴这些稀有金属回收率能到 95% 以上,比整机拆解划算太多,还能减少污染。 MIT 研究过,生产一部新手机的碳排放是生产一块电池的 5 到 8 倍,换电池不换机,能少排多少碳啊!就拿苹果来说,2023 年全球卖了 2.35 亿部 iPhone,要是每部都能多撑两年,一年能少产生上千万部电子垃圾,这意义太大了。 有人担心可换电池会让手机变厚变重,其实现在技术早解决了这个问题。苹果的专利里就提到,电池模块做了超薄设计,还能用无线通信系统监控电量,跟现在看 AirPods 电量一样方便。 早年三星、诺基亚的可换电池手机确实笨重,但那是十几年前的技术了,现在的锂电池能量密度比当年高了一倍多,就算做成可更换的,机身厚度也就多 1 毫米左右,根本不影响手感。再说了,比起天天带充电宝的麻烦,多 1 毫米厚度算啥? 对中老年人来说,这新规更是雪中送炭。我爸妈用手机就图个简单,电池不行了不会找第三方维修,怕被换零件,官方又太贵,只能凑合用或者让子女买新的。 以后自己花几十块钱买块兼容电池,对着说明书拧几颗螺丝就能换,省了多少事儿。 之前小区里的李大爷,iPhone 13 电池不行了,儿子要给他买新的,他舍不得钱,天天揣俩充电宝出门,现在听说以后能自己换电池,特意让我帮他查什么时候能买到新机型,说 “能省几千是几千”。 苹果以前总说可换电池是 “过时技术”,其实就是想靠 “计划报废” 逼着用户换新机。想想看,官方换电池利润多高,一块成本不到 100 元的电池,收用户几百块,2024 年苹果服务业务营收里,光电池维修就占了 8%。 现在新规一出来,这招不管用了,但对苹果来说也不是坏事,它能靠卖原装电池再赚一笔,毕竟用户换电池首选还是原装的,而且手机寿命变长了,用户粘性反而更高,算是双赢。 其实这事儿早该来了,十几年前功能机时代,可换电池是标配,后来厂商为了追求轻薄和一体化,硬生生把这个实用设计给取消了,本质上是把维修成本转嫁给了用户。现在欧盟带头倒逼行业改革,说不定其他国家都会跟着学,中国要是也跟进,那咱们以后换电池就更方便了。 就像当年欧盟逼苹果用 Type-C 接口一样,一开始苹果还嘴硬,最后还不是乖乖妥协,现在用户换充电线多方便。 说到底,这新规戳破了厂商的 “技术借口”,把手机的使用权真正还给了用户。以前是厂商说了算,电池坏了就得换手机; 现在是用户说了算,想换电池就换电池,手机能用到真正不能用为止。苹果就算再傲气,也得跟着规矩走,2027 年的新 iPhone,大概率就是带着可换电池来的。 到时候咱们再也不用为电池发愁,出门不用带充电宝,坏了自己就能修,省钱又省心,还能为环保出份力,这样的新规,简直是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里。

0 阅读:0
探修説

探修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