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微风]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时,看见一群国民党起义军官正在黄河边搬石头、夯

[微风]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时,看见一群国民党起义军官正在黄河边搬石头、夯堤土,毛主席忽然停下脚步,盯着一个满脸泥灰的军官,愣了几秒,忽然喊了一声:“毕营长!”   1928年,当时国民党正在对井冈山发动第二次 “围剿”,毕占云当时作为国民党湘军的一个营长也参与了这次行动。   但其实,毕占云心里早就不认同国民党的做法了,他打仗勇猛,可就是性格耿直不愿搞送礼、拉关系那一套,所以在上级那里常常遭受排挤,即便立了功也常被别人抢走。   更重要的是,他觉得 “红军是为穷人打仗的队伍”,只有这样的队伍才值得尊重,甚至还在战场上命令手下 “把枪口抬高点,别打红军”,因此毕占云的队伍就有了 “不打红军的营长” 这样的说法。   后来,当国民党正式下达围剿红军的命令时,毕占云也决定不再忍耐,他要带着自己的手下起义,加入红军。   这个过程很危险,他一方面派副官秘密联系陈毅,表明起义的想法,另一方面还要防备国民党内部有人发现异常。   就在起义的前一天晚上,有个国民党军官察觉到毕占云的计划想对他下毒手,结果,毕占云果断反击,除掉了这个威胁。   最后,他带着一百多人的完整队伍连夜赶路,在天亮前成功和红军进行了会合,毕占云这次以 “营长” 身份带领整支部队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支完整建制投靠红军的国民党部队,而这件事也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当年在井冈山初次见面到这次在黄河大堤重逢,中间隔了二十年,这二十年里充满了战争的危险,毛主席这声 “毕营长”也唤起了两人之间历经艰难岁月的战友情。   而毕占云参加革命后的道路,比想象中更坎坷。   1934年,毕占云在战斗中受了重伤,在老乡家里养了两个月伤,之后就和红军大部队失去了联系,国民党把毕占云当成 “叛徒”,到处搜捕他。   毕占云一个人在敌人的封锁区里躲躲藏藏,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奇迹般地找到了红二方面军重新归队,可磨难还没结束。   1937年,毕占云所在的西路军作战失利,他九死一生逃出来后又一次和队伍失去了联系,为了回到延安,他从青海出发一路上靠乞讨为生,走了将近半年,到达延安时已经瘦得只剩皮包骨头。   所以在黄河大堤上,毛主席紧紧握着毕占云的手,回忆起当年井冈山缺粮时,毕占云带人找到粮食救急的往事。   还感慨地说:“二十年前是我迎接你加入革命,那时候还是旧中国;现在你在黄河大堤上干活,相当于在迎接我视察,如今已经是新中国了。”   这番话里,满是毛主席对老战友历经无数危险却始终坚持革命初心的心疼和感动。   而毛主席喊的 “毕营长”也体现了毕占云深入骨子里的本色:不管后来职位多高,他始终保持着劳动者的朴素本质,从没变过,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能在黄河大堤的人群中一眼认出他的原因。   当时毕占云已经是军区副司令员这样的高级干部,却穿着沾着泥巴的裤子和普通民兵一起在大堤上干活。   有人劝他不用亲自干重活,他笑着说:“当年在井冈山的时候,我就带兵修路;现在修黄河大堤,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这不是装样子,而是他一直以来的生活状态。 毕占云是从四川广安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出来的,小时候还放过牛,不管后来地位怎么变,他身上始终带着朴实的 “泥土气”。   1955年,毕占云被授予中将军衔还获得了三枚一级勋章,可他从没把这些荣誉当回事,到了晚年,他还经常亲自去乡下教民兵训练,生活过得也非常简朴,他的朴素本色从没因为职位提升、获得荣誉而有丝毫改变。   而毛主席那声跨越二十年的 “毕营长”认出来的不只是一个多年没见的老朋友,更是一种从井冈山革命时期就形成、历经岁月考验却越发鲜明的革命者精神。 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毕占云:国民党军队“率部起义第一人”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7
用户10xxx67 52
2025-10-10 07:45
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用户10xxx29
用户10xxx29 6
2025-10-10 14:47
狗屁不通的文章!
梧桐听雨
梧桐听雨 4
2025-10-10 15:33
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