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要不要踢出主科,这件事很有话题性。 随便问几个学生,十个里头有六个会说学英语压力大。想想也是,背单词、刷语法,很多时间都在英语题上。 可毕业后,多数人朝九晚五,连封英文邮件都难得写一回。那些复杂的时态从句,在日常生活里基本用不上。 这么看,降低英语分值,甚至取消主科地位,似乎挺合理。 但转头想想,最新科研成果多半发在英文期刊,国际会议交流要靠英语,编程代码底层也是英语。这时候英语就像钥匙了,握着它,才能打开更多门。 我认为其实关键不在要不要学,而在怎么学。 现在不少学校还停留在“纸上谈英语”:重语法轻交流,重做题轻运用。 或许换个换个思路可以学的很好。比如课间播放英语短片,用AI实时纠正发音,线上匹配国际语伴。甚至可以把数学课、美术课变成双语课堂,让英语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而是渗透进学习过程的工具。 把焦点从“怎么考”转向“怎么用”。学生能对着镜头自信介绍家乡,能用英语搜到第一手资料。这个时候的英语才是真正的活过来了。 取消主科或许能减负,但改革教学方式,或许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