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受访时语出惊人:“我真的认为,我的国家——美国,仍然是世界的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受访时语出惊人:“我真的认为,我的国家——美国,仍然是世界的希望,仍然是世界上光辉的典范!”他还强调:“自从我来到美国并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提到张忠谋,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台湾半导体教父”,却少有人清楚他的人生轨迹里,藏着怎样的时代印记。他1931年出生在浙江宁波,小时候跟着家人颠沛流离,抗战时期还曾在重庆读过书。后来随家人到了台湾,18岁那年考上了台湾大学电机系,可只读了一年就退学——不是成绩不好,是他觉得当时的教学内容跟不上世界前沿,一门心思想去更先进的地方学真本事。 1952年,他揣着积蓄远赴美国,先读哈佛大学本科,后来又转去麻省理工读电机工程硕士。那时候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刚起步,德州仪器还是家不起眼的小公司。他毕业时,麻省理工的教授特意推荐他去德州仪器,说“这行未来有大出息”。他进去从基层工程师做起,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从设计芯片到管研发团队,甚至后来做到了德州仪器全球副总裁——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亚裔能在美企做到这么高的位置,少得可怜。 他在德州仪器的那些年,正好赶上美国半导体技术爆发期。当时公司搞集成电路研发,他带头加班是常事,办公室的灯经常亮到后半夜。有次为了攻克一个芯片良率的难题,他连续一周泡在实验室,连吃盒饭都盯着检测数据。后来他在采访里说过,那段日子累是真累,但看着自己参与研发的芯片用到航天、通讯设备上,就觉得值——这种对技术的执念,后来也带到了台积电。 1985年,他已经54岁,按说该在德州仪器安安稳稳等着退休。可台湾地区当时想发展半导体,派人多次赴美找他,希望他回去牵头搞产业。一开始他没答应,毕竟在美国生活工作几十年,根基都在这。但架不住对方反复沟通,加上他自己也觉得“亚洲的半导体不能一直被欧美垄断”,最终在1987年回到台湾,创办了台积电。 那会儿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技术、没人才、没供应链。他从美国挖来核心团队,又说服银行贷款,甚至亲自去日本、欧洲找客户。有次为了争取苹果的订单,他带着技术团队飞了三次美国,跟乔布斯的团队反复沟通工艺细节,最后才拿下合作。台积电能一步步成为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他的眼光和坚持起了关键作用。 只是这些年,他关于身份认同的言论总引发讨论。有人说他拿着美国国籍,却在台湾地区建立起半导体帝国;也有人理解,毕竟他人生最关键的成长和事业积累都在美国。但不管怎么说,他的经历其实也折射出全球化背景下,个人选择与时代发展的交织——只是这份选择,总会让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看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