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埋了十多年的雷,就这样突然炸响,“好日子”就此到头? 十多年精心“埋雷”,结果“轰”的一声,炸在了自己脚下。 从2010年起,越南靠着“外资+基建+出口”的三板斧,在东南亚混得风生水起,资本一涌进来,房地产成了最先发胖的行业。 胡志明市、河内这些城市的房价像坐了火箭,一平米从几千块飙到几万,普通人跟不上节奏,只能眼睁睁看着楼市从“住人”变成“吸金池”。 到了2020年,越南继续放水,钱没流到制造业,反倒让投机客在楼市里越玩越嗨,有的地块一年涨五成,简直像印钞机。 但好景不长,2022年美联储狠踩刹车,加息一轮接一轮,全球资金一夜收紧,越南这些靠“借新还旧”撑场面的房企,顿时断了血。 诺娃就是典型:原本靠发债圈钱、用空壳公司转账、最后补上资金缺口,但这一套在流动性紧张时就完全玩不转了。 房价断崖式下跌,中产阶层财富蒸发,没人愿意再接最后一棒,泡沫自然就撑不住了,更扎心的是,诺娃的崩盘不只是企业问题,更像是在揭一层“国家级伪装”。 2025年10月,越南房地产巨头诺娃房产轰然倒下,股市跟着跳水,一天跌了5.6%,相当于全国投资者齐刷刷踩空。 越南政府的调查报告坐实了诺娃靠空壳公司搞资金腾挪、玩债券庞氏骗局的老底,也终于把越南那块“看起来很美”的发展招牌撕了个口子。 曾被称为“下一个亚洲奇迹”的越南,这回真得问问自己,好日子是不是已经到头了?诺娃的暴雷,不是一声惊雷那么简单,而是多年泡沫堆叠后的总清算。 诺娃的玩法其实早有迹象,只不过没人愿意深挖,搞了一整套“空转资金”的游戏,最后钱根本没进项目,全用来填融资窟窿了。 这事和2022年的张美兰案如出一辙,她用西贡商信银行的系统把270亿美元兜了个圈,自己揣进了腰包。 这两起事件像“双生雷”,一个爆了,另一个也藏不住,不仅揭穿了越南企业高杠杆、高风险的经营模式,也暴露了监管体系的巨大漏洞。 普华永道的审计报告干脆把诺娃自报的利润直接改成巨额亏损,这不是财务黑箱,是财务黑洞。 越南是个人情社会,企业能一路膨胀,靠的从来不只是市场,这次诺娃爆雷,主管房地产政策的建设部部长阮青毅也被盯上了。 多年来审批放水、监管睁眼闭眼,他的仕途能不能保住,现在还说不准,而越南政府也陷入两难:既要救市场、稳信心,又要反腐肃贪、清账本,这可不是一边倒的选择题。 更麻烦的是,越南现在已经没什么“牌”可打,张美兰案已经耗掉了三分之一的外汇储备,诺娃一倒,银行不良率肯定飙升,政府想出手托市,手里却没多少子弹。 房地产这个占GDP超过10%的支柱行业出事了,连带金融、建筑、消费都要受牵连,越南一度被外界看作是“中国+1”战略的最大受益者,如今却陷入“泡沫清算+政治震荡+监管失灵”的三重压力之中。 这不是一场偶发的经济事故,而是整个模式的系统性崩塌,越南过去那些年,靠出口、靠低成本、靠投资拉动,经济数据的确好看。 但这种增长方式就像盖在沙滩上的楼,一旦遇到风浪,地基不牢的代价就会被放大,别忘了,越南年轻人口多、外资活跃、制造业基础不错,这些都是优势。 但如果房地产继续绑架经济、政商关系继续黑箱操作,那这些优势迟早都会被反噬,现在,是该放下“泡沫幻觉”,认真清理战场的时候了。 越南这场危机,其实也是给所有新兴经济体的一堂课,想靠炒房炒出一个富国梦,最终只会梦碎。 经济再怎么发展,实体才是根,监管再怎么放松,底线不能破,关系再怎么复杂,规则不能失衡。 靠泡沫撑起来的繁荣,一旦破了,才知道什么是真的“好日子”,什么只是镜花水月,越南的这声巨响,不只是他们自己的警钟,也敲给所有还在高杠杆上跳舞的国家。 信息来源:169000亿巨债未还,越南房地产也暴雷了——金融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