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美对抗原来只是幌子?特朗普真正目的暴露,中国可能是唯一打破美计划的国家。 说

中美对抗原来只是幌子?特朗普真正目的暴露,中国可能是唯一打破美计划的国家。 说起中美之间的那些贸易摩擦,大家伙儿第一反应肯定是关税大战、知识产权争端啥的,看起来剑拔弩张。但仔细一琢磨,这事儿远没那么简单。特朗普上台后就把中国当成靶子,表面上喊着要平衡贸易逆差、保护美国工人,可骨子里头,他的算盘打得可精明了。不是真想把中国打趴下,而是想卡住中国的发展脖子,让中国继续给美国当廉价加工厂,赚着设计和品牌的钱。这套把戏从2018年就开始了,到现在2025年又升级,可中国这边一步步走出来,硬是让美国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2018年3月,他签了个备忘录,点名中国偷窃知识产权,根据美国那边的贸易法第301条,启动了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调查。接着,7月首批340亿美元关税落地,中国这边也没闲着,对美国大豆和汽车回击同等关税。美国农民一下子傻眼了,损失上百亿,特朗普还得掏补贴安抚。可这关税战打着打着,就露馅了。特朗普的团队,包括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顾问纳瓦罗,一直在推销一个观点:中国不该只做组装车间,得让美国企业继续从低成本劳动力中捞好处。他们的报告里反复强调,贸易逆差不是问题,问题是想让中国别往高端爬,能源、粮食这些自给自足的事儿,得卡着点,让中国出口依赖美国市场。这样,美国就能稳坐设计和消费的头把交椅,中国工厂转个不停。 这套逻辑听着就接地气,美国企业界也乐见其成。想想看,苹果、耐克这些大公司,产品在中国组装,成本低,利润高。要是中国真升级成消费大国,内需拉动,自己买自己东西,美国的订单不就少了?特朗普的关税清单瞄准的正是高科技出口,像半导体、电动车零部件,就是想拖慢中国这块儿的步伐。2019年5月谈判桌上,特朗普又加码,威胁对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税,理由还是补贴企业不公。可私底下,美国国会山那些游说团体递报告时,直说别把供应链全搬走,那成本得翻倍。结果呢?谈判拖到2020年1月,签了个阶段一协议,中国承诺两年内多买2000亿美元美国货,包括能源和农产品。美国关税降到平均19.3%,但执行起来,中国只买了58%的量,转头从巴西进大豆,从欧洲搞技术。特朗普的计划,本想用关税当杠杆,锁死中国在低端链条上,可这杠杆一撬,自己的农民先叫苦了。 转眼到2020年,疫情一闹,贸易战更显荒唐。特朗普在集会上还拿中国说事儿,转移国内失业视线,可对华赤字那年还是3100亿美元。中国经济反弹2.3%,消费占比升到54%,内需开始发力。美国的关税没逆转逆差,反而抬高了自己物价,消费者多掏腰包。拜登接手后也没全推翻,继续维持大部分关税,但特朗普2024年卷土重来,2025年一上台,就嚷嚷要对华加100%关税。10月初,他放话要切断废弃食用油贸易,还威胁用紧急经济权力法对付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理由是芬太尼问题。可这不还是老一套?表面军事化贸易,实际想重塑全球供应链,让美国本土制造业回流,顺带挤压中国在关键矿产上的优势。 中国这边呢?没被动挨打,而是有板有眼地反制。稀土出口管制就是一记重拳,2025年10月,中国商务部连发七项措施,针对美国港口费、芯片出口啥的精准回击。稀土这玩意儿,美国90%靠中国供,管制一出,特朗普的电动车和国防计划就卡壳了。想想看,美国智库那些报告,直说得建本土矿产链,可那得花几年工夫。中国不光管制,还加速“一带一路”,出口转向东盟和欧洲,2024年对东盟贸易超美国。能源自给上,光伏、风电大步走,粮食稳产高产,进口依赖降了。特朗普想让中国永远出口导向,可中国内循环一转,住房、医疗、教育保障跟上,民众消费力起来了,出口重要性自然淡了。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说,美国的贸易战本质上是战略遏制。特朗普从上世纪80年代就念叨平衡进出口,可他真懂不懂金融风险?耶鲁预算实验室数据摆那儿,美国消费者关税负担已超千亿,通胀推高,全球贸易版图乱套。各国现在忙着跟美国签新协议抵消冲击,像欧盟、日本,纷纷绕道中国市场建供应链。可中国不慌,制造业升级稳扎稳打,高铁、5G这些领域,早超美了。军事上也严谨点,美国航母群在南海转悠,台湾地区防务部买美武器,可中国海军护卫舰下水更快,航母编队实战化训练扎实。这不是对抗,是实力比拼,美国想用贸易当武器,可中国用开放和创新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