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曾3次试图加入北约”?历史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 冷战刚拉开帷幕,北约1949年成立没几年,苏联一看这架势,觉得不能坐以待毙。3月31日,苏联外交部正式向美、英、法三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发了份外交照会,直截了当问:苏联作为欧洲大国,能不能加入北约?这份文件不是闲聊,是盖了国徽、密封的官方文书,目的很清楚——测试北约的防御性声明。北约当时宣称自己是纯防御组织,不针对任何人,苏联这招就是在戳软肋:你们要是真不针对我,我就加入,证明你们的诚意。要是不让进,那不就暴露了针对苏联的意图?结果呢,三国拖了几个月,只给了些含糊其辞的回复,比如“需要研究”,文件直接进了档案堆。苏联没等到实质回应,1955年就拉着东欧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针锋相对。这事在西方档案里记录得清清楚楚,比如美国国务院的文件显示,他们压根没把这当真,觉得苏联是来搅局的。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后来在内部会议上也承认,这更多是外交战术,不是真心想加入。 跳到1990年,冷战眼看要结束,苏联内部改革正如火如荼。2月9日,戈尔巴乔夫和美国国务卿贝克在华盛顿开了个会,主要聊德国统一和欧洲安全架构。贝克重申北约是适应现实的防御体系,戈尔巴乔夫顺势接话:既然这样,苏联为什么不能加入?这份记录来自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的解密文件,贝克的报告也提到了,但这纯属闲聊层面的试探,没形成任何正式提案。戈尔巴乔夫当时正推公开性和重建,急需缓和军备竞赛压力,想借此拉近距离。可北约那边没当回事,会议焦点很快就转到军控条约上。历史学家分析,这话更像是戈尔巴乔夫的即兴回应,目的是让西方承诺不东扩,而不是真去申请。苏联解体前夕,这种非正式表态不少,但都没转化成外交文件。北约的回应?基本忽略了,继续推进东欧国家的合作计划。 再看叶利钦时代,俄罗斯刚从苏联壳子里爬出来,经济乱成一锅粥,叶利钦急着西化,找西方要援助。1994年6月,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叶利钦签了《伙伴关系行动计划》,这是北约给前苏联阵营国家的一个合作框架,涉及武器控制和边境安全啥的。叶利钦在签字会上提了加强联系的意愿,但这不是入盟申请,只是初步合作协议。北约档案显示,俄罗斯是第一个加入这个计划的国家,目的是让俄罗斯参与而不直接进门。叶利钦的信件和讲话里确实有“深化关系”的表述,但没递交任何成员资格文件。西方那边呢?克林顿政府欢迎这步,但同时推进东扩议程,1997年波兰、匈牙利、捷克就敲门了。俄罗斯当时弱,闹不出大动静,只能签协议换点经济援助。 普京上台后,2000年左右,俄罗斯经济开始回暖,普京想借欧洲一体化拉近距离。3月,他在接受BBC采访时,被问到俄罗斯加入北约的可能性,他说“Why not?”,意思是为什么不行。这话成了经典,但采访记录显示,这是随口一说,没后续行动。2001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普京又提了欧洲文化共通,或许能融入北约框架。北约前秘书长罗伯逊后来回忆,普京私下确实试探过,但前提是不用排队申请,像平等伙伴那样直接进。北约的回应是欢迎对话,但没开绿灯。2000年5月,普京访伦敦时也顺带聊了,但英国档案里没任何申请痕迹。俄罗斯外交部文件和北约秘书处记录都确认,从没收到过正式照会。 普京第二任期,2000年第二车臣战争打响,俄罗斯军队重拳出击,西方媒体大肆报道人权问题,美国情报支持车臣一方,欧洲国家默许志愿者援助。这仗拖到2009年,俄罗斯和北约的合作从反恐情报共享,降到最低限度。2002年,北约-俄罗斯理事会成立,本想深化,但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敲门让俄罗斯炸毛。2008年8月,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冲突爆发,俄军快速推进南奥塞梯,北约谴责入侵,峰会现场俄罗斯特使罗戈津直言,大国不加入别人联盟,只建自己的。北约暂停扩大,但关系已裂痕累累。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俄罗斯吞并半岛,北约启动东翼增强计划,波罗的海巡逻队常驻,导弹防御系统上马。俄罗斯回应军演,黑海舰队增兵。2022年乌克兰冲突全面化,北约提供武器援助,芬兰瑞典入盟,俄罗斯视之为红线被踩。北约官方文件强调,从没威胁俄罗斯,但会回应侵略。俄罗斯那边,普京讲话总提历史背叛,东扩是核心痛点。 北约刚在华盛顿峰会强化对俄威慑,军费目标2%GDP,欧洲国家囤积弹药,俄罗斯则靠伊朗无人机和朝鲜炮弹撑场。军事上,北约东扩已成事实,32成员国,俄罗斯周边全是敏感区。但话说回来,这“三次申请”的谣言,本质是宣传工具。俄罗斯用它证明西方虚伪,西方用它说俄罗斯不靠谱。其实历史更复杂:双方都玩战略牌,没一方是纯受害者。俄罗斯想融入欧洲,但条件是平等;北约要安全,但不愿分权。结果呢?合作窗口关了,对抗大门开。想懂这事,得看档案不看段子。俄罗斯真要加入,早该递文件了,可三十年过去,啥也没动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