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90%人忽略的超级风口!文旅赛道躺着赚钱的秘籍 当京东、美团、携程在万亿酒旅赛道打得不可开交时,很多人忽略了这场巨头博弈背后,藏着普通人触手可及的超级风口。 在当前消费环境下,大众对传统商品的消费欲望逐渐降温,“该买的已买,贵的买不起”成为普遍心态,但旅游出行却成了全民刚需——无论收入高低,都有对应的出行需求,而住宿、景点、餐饮、伴手礼等全链条消费场景,都为普通人提供了赚钱机会。 抓住这些机会,无需与巨头抗衡,只需读懂趋势、找准切口。 机会一:流量传播型切口——蹭热点做内容,低成本入局 文旅赛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流量的获取与传播。从淄博文旅、哈尔滨文旅的现象级爆火,到江苏“苏超足球赛”的出圈,这些案例的共同密码的是“借势网络传播,将话题转化为文旅热度”。 苏超本是体育赛事,却因13个城市“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趣味调侃,成为带动省内流动、吸引省外游客的文旅项目;重庆荣昌的“烧鹅哥”,更是抓住国外网红来访的契机主动蹭流量,成功为家乡文旅宣传破圈。 对普通人而言,入局门槛已大幅降低。如今借助AI工具,能快速生成文旅相关内容——无论是景点推荐、旅行游记、避坑指南,还是本地餐厅测评,都能批量产出并发布到各大平台。 这些带商业色彩的内容,既能吸引文旅流量,又能通过广告、带货、合作等方式变现。关键在于对流量的敏感度:及时捕捉热点话题,结合本地或目标文旅资源输出内容,就能在流量红利中分得一杯羹。 记住,在文旅赛道,流量是一切机会的基石,掌握传播逻辑就等于握住了入门钥匙。 机会二:新兴细分赛道——瞄准精准需求,刚需且高毛利 文旅赛道的蓝海,藏在一个个精准的细分领域里。这些领域避开了红海竞争,却有着旺盛的需求和可观的利润空间,普通人凭借自身经验和技能就能切入。 银发康养旅游是典型代表。老年人手中有闲置资金,对商品消费意愿不高,但对旅游需求强烈,尤其青睐结合养生的出行产品。温泉养生之旅、森林氧吧之旅等项目,不仅客单价高,复购率也远超普通旅游,数据显示参与过健康旅游的老年人满意度高达85%以上。 另一大潜力领域是研学旅游,家长“望子成龙”的刚需,让文化研学线路成为市场香饽饽。像山东曲阜依托孔子文化资源,开发的研学团项目,成本低、需求大,承载着家庭对教育的期待,市场空间持续扩容。 乡村文旅则是政策与市场双加持的方向。今年一号文件明确鼓励农民利用宅基地发展乡村民宿,叠加乡村振兴的政策红利,资本与需求双向涌入。 普通人可依托乡村自然资源,打造特色民宿、农家体验项目,既能享受政策支持,又能满足城市人“回归田园”的需求,是风险低、前景好的选择。 这些细分赛道证明,文旅机会不在于“大而全”,而在于“小而美”,找准目标人群的核心需求就能打开市场。 机会三:平台竞争红利——深耕产业链,借势巨头势能 巨头之间的竞争越激烈,产业链上下游的机会就越多。普通人无需搭建平台,只需深耕巨头博弈下的产业链细分环节,就能借势获取红利。 前两年直播带货主播的崛起,正是得益于两大平台在电商领域的激烈竞争——平台需要头部主播带动流量,因此给予流量倾斜,主播们顺势抓住了机会。 如今酒旅、外卖、即时零售的巨头大战,同样催生着类似机会。酒旅赛道供应链长、商家众多,就像咖啡市场竞争激烈时,真正赚钱的是云南种植咖啡豆的农户一样,酒旅产业链中也藏着大量“闷声发大财”的角色。 比如对接酒店的配套服务(如清洁、布草、特色伴手礼供应),做景点周边的小众体验项目,或是成为平台的本地服务商,承接用户预订后的落地服务等。对普通人而言,看懂巨头的竞争逻辑,就能提前布局产业链中的空白环节,借助平台的流量势能实现盈利。 总而言之,巨头在酒旅赛道的博弈,为普通人打开了文旅风口的大门。无论是做流量传播、切入细分赛道,还是深耕产业链环节,核心都在于读懂趋势、精准发力。 能沉下心观察商业逻辑的人,已经超过了90%的竞争者,只要找准自己的优势切口,就能在这场文旅红利中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