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国缺铜是事实,已探明储量只占全球4%,但消耗量巨大,对外依存度达76%,在子弹

中国缺铜是事实,已探明储量只占全球4%,但消耗量巨大,对外依存度达76%,在子弹制造上,欧美用铜,中国用钢。铜制子弹有优势,黄铜质地软、延展性好、加工容易、稳定性佳。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精炼铜产地,产量占了全世界近六成,但这光鲜亮丽的数据背后,藏着一个极其尴尬的“失血”真相。   看似庞大的精炼产能,实则是建立在“别人的矿”上的空中楼阁。国际铜业协会2024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探明铜储量9.8亿吨,南美洲占去四成以上,而中国的占比只有可怜的4%,连零头都不到。   而且国内产量跟不上需求,2024年1到10月,全国铜精矿产量才138万金属吨,同比仅增长2.54%,这点量连塞牙缝都不够。   反观精炼铜产能却在拼命扩张,2024年全年产量占全球近六成,这么大的产能缺口只能靠进口填,2024年1到11月,铜精矿进口量就达到2564万实物吨,进口依存度直接冲破80%,相当于每10吨原料里有8吨要靠别人供给。   更被动的是进口来源还特别集中,智利、秘鲁两国的铜矿就占了进口量的60%以上,这些地方的风吹草动都能让国内炼厂心惊肉跳。   2024年上半年智利Escondida铜矿罢工,全球最大的铜矿停产一周,国内铜精矿到岸价立马暴涨30%,江西铜业这样的龙头企业都得紧急停工待产,相当于别人一掐脖子,咱们就得断粮。   国内企业想出去找矿也不容易,全球优质铜矿早被西方矿企瓜分完毕,紫金矿业在刚果(金)开发的卡莫阿-卡库拉铜矿,算是少有的成功案例,可这处全球最大的高品位铜矿,也得跟加拿大艾芬豪矿业合作开发,利润大头还得分给别人,等于自家缺粮,还得花钱去别人家买米。   其次是产业链的“贫血”,咱们只赚了炼铜的辛苦钱,高端利润全被别人拿走了。精炼铜本质是初级加工,就像把小麦磨成面粉,看着产量大,其实附加值低得可怜。   国际上铜价分成“矿价”和“加工费”,矿价由上游矿企说了算,加工费(TC/RC)才是炼厂的收入,2024年全年加工费平均才每吨78美元,刨去电费、人工和环保成本,每吨净利润连50美元都不到。   可上游矿企却赚得盆满钵满,智利国家铜业公司2024年净利润突破200亿美元,是国内十大炼厂利润总和的三倍还多。   更憋屈的是,咱们炼出的粗铜还得出口,2024年出口量达86万吨,然后再花高价进口高端铜产品,比如芯片用的电子铜箔、新能源汽车用的高精度铜板带,这些产品国内自给率不足30%,得从日本JX金属、德国维兰德进口,价格比出口的粗铜贵10倍不止。   而且铜在军工、电力、新能源领域都是不可替代的,一艘航母就得用掉上万吨铜,一台新能源汽车的铜用量是传统燃油车的两倍。可2024年全球铜价因为智利政局动荡上涨40%,国内电网建设成本直接增加200亿元,很多新能源项目被迫延期。   这也是为什么欧美子弹能用黄铜,咱们得用钢,不是不知道铜制子弹性能好,实在是铜太金贵,得省着用在更关键的地方。钢弹虽然成本低,但加工难度大,射击精度和枪管磨损率都不如铜弹,这背后其实是资源短缺的无奈妥协。   更麻烦的是,未来的“失血”可能会更严重。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40年全球铜需求量将增加40%,达到3637.9万吨,主要增量来自中国的新能源产业。   可国内铜矿勘探没什么新突破,2024年新探明储量仅280万吨,连一年的消耗量都不够。而欧美国家早就开始布局,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锁定了智利15%的铜矿供应,欧盟也跟秘鲁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等于把未来的铜资源都提前瓜分了。   咱们要是再不想办法打破原料依赖、升级产业链,再过十年可能连炼铜的资格都得看别人脸色,毕竟原料在别人手里,定价权也在别人手里,人家想涨价就涨价,想断供就断供,这“失血”的毛病不根治,再大的精炼产能也只是别人的“加工车间”。   这份“失血”真相就是咱们在全球铜产业链里还处在最底端,拿着最少的利润,扛着最大的风险,看似是炼铜大国,实则是被上游矿企、下游高端制造商两头挤压的“夹心饼干”。   要想不继续“失血”,光扩大精炼产能没用,得在找矿、技术、储备上三管齐下,不然再光鲜的产量数据,也掩盖不了资源受制于人的尴尬。 信源:《中国财富报道|价格暴跌25% 缺铜难题仍未改变》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