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56年,开国中将迎娶小姨子,岳父得知后直言:两女一婿,甚好甚好 成钧是湖北石

1956年,开国中将迎娶小姨子,岳父得知后直言:两女一婿,甚好甚好 成钧是湖北石首人,1911年出生,家里穷得叮当响,妈早亡,爹拉扯他长大,小小年纪就给地主放牛。十六岁那年贺龙的队伍路过,他扔下牛鞭就参加了革命。1930年正式入红军,从侦察员干起,一路打仗负伤无数。洪湖根据地腿中两弹,照样指挥;长征路上头部中弹,没麻药就让医生活生生把弹片抠出来,第二天继续走。抗日时期在无为运漕拉起几千人队伍,硬是从三十多人发展到三千人,多次把日军打得满地找牙。解放战争淮海战役他带队穿插,活捉杜聿明立下大功。1955年授中将军衔,后来当空军副司令员,和刘亚楼一起搞导弹游击战,多次把台湾的U-2和RB-57D打下来,这人一辈子就是硬骨头。 他第一任妻子叫周月湘,浙江平阳人,周家大闺女。1938年才二十岁不到就跑去投新四军,皖南事变突围腿都打断了还咬牙走出来。后来调旅政治部,吴继春看这姑娘能干,把她介绍给成钧。1940年两人结婚,婚后周月湘跟着部队到处跑,孟良崮、淮海、渡江全打过,长期行军把身体彻底拖垮。新中国成立后她本以为能歇歇了,结果旧伤加新病,五十年代初就卧床不起了。 周月湘有个妹妹叫周月茜,小时候就崇拜姐姐,1949年前偷偷参加二十一军文化速成班,后来去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抗美援朝当司令部文化教员,上过前线,回来立三等功,还拿了朝鲜军功勋章。回国后她考上北大西语系,学的是俄语,本来前途一片光明。 1954年底周月湘病重,北京医院抢救无效走了。临终前她拉着妹妹的手,把成钧和两个孩子托付给她,说这个家不能散,成钧不会照顾人,孩子太小,求妹妹替她把日子过下去。周月茜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她把北大没读完的学业扔下,辞了部队工作,带着行李直接搬进北京西郊那栋将军小楼,开始给这个家当顶梁柱。 成钧起初死活不同意请保姆,周月茜说这是姐姐遗愿,必须我来。结果这一来就是两年多,每天五点起床生炉子、做饭、送孩子上学、等成钧开会回来热饭。两个孩子从叫她“小姨”慢慢叫成“妈妈”,成钧下班回家看见灯亮着、饭热着,人也慢慢靠得住。1956年两人正式结婚,没办酒,就在家请了几桌老战友。成钧写信给浙江老岳父周功安,把事情一五一十说了。老头回信就十个字:两女一婿,甚好甚好。老两口子拿到信当场就哭了。 结婚后周月茜调到空军科研部当英文翻译,后来又学俄语,干得特别出色,评上空军大校,拿了胜利功勋荣誉奖章。1958年她给成钧生了一对龙凤胎,一家六个孩子,她全带得服服帖帖,前两个孩子跟后两个孩子根本分不出谁是亲生的。成钧工作忙,她从来不抱怨,晚上等他回来再睡是常事。外人说闲话,她一句“我完成姐姐的嘱托”就堵死了所有嘴。 1987年成钧肾衰竭住进301医院,周月茜把家搬医院,天天守着给他翻身、擦洗、喂饭。1988年7月成钧走了,她亲手给他穿将军服,别好勋章,站得笔直敬最后一个军礼。后来有人问她后悔不,她说:“我没嫁人,我是把姐姐没做完的事做完了,值。” 这个故事放到现在肯定炸锅,可在那个年代,这就是最朴实的革命家庭该有的样子。姐姐把丈夫孩子托付给妹妹,妹妹接了,岳父点头了,将军安心打仗去了,孩子有妈了,家没散。这不是什么狗血剧情,这是把责任扛到骨子里,把承诺当成命的话。姐妹俩都为革命搭了一辈子,成钧打了一辈子仗,最后家还圆满了,这不叫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