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特朗普真的掀了桌子!他给乌克兰的最后通牒只剩三天。泽连斯基要么接受屈辱,要么失去

特朗普真的掀了桌子!他给乌克兰的最后通牒只剩三天。泽连斯基要么接受屈辱,要么失去一切。中方指出唯一出路,普京听懂信号,主动避开锋芒。   11月21日,特朗普通过福克斯新闻,向全世界发出了他重返白宫后最强硬的指令。   他要求乌克兰必须在11月27日前,无条件接受美国主导的“28点计划”。   否则,美国将彻底切断对乌克兰的所有支持,让冲突继续下去。   这番表态,无异于直接给基辅下达了最后通牒。特朗普甚至毫不留情地评价泽连斯基“手里没牌”,必须批准这份计划。   这记重拳,让整个欧洲都感到了寒意。所谓的“28点计划”,其核心内容在11月20日已被美方官员证实。   计划要求乌克兰承诺永不加入北约,将军队规模限制在60万人以内,并从顿涅茨克部分地区撤军。   作为交换,俄乌欧将缔结互不侵犯协议,俄罗斯也将面临分阶段解除制裁。   这在许多欧洲媒体看来,几乎就是一份“乌克兰投降书”。   客观上看,特朗普此举意图非常明显。他急于兑现自己“24小时内结束冲突”的选举承诺,为自己的新任期献上一份重大的外交政绩。   通过极限施压,逼迫乌克兰在最短时间内做出让步,是他眼中最高效的路径。然而,这种赤裸裸的交易式外交,彻底激怒了欧洲盟友。   最让欧洲无法接受的,是计划中关于被冻结俄罗斯资产的处理方案。   该计划提出,将1000亿美元的俄罗斯资产投入一个由美国主导的战后重建项目。   而华盛顿将从中获取高达50%的收益。这一条款,等于是在用欧洲保管的资产,为美国谋取暴利。   德国新任总理默茨的反应最为激烈,他公开批评该方案“不可接受”,坚决反对美国单方面支配这些资产。   面对欧洲的强烈反弹,特朗普的态度在11月22日出现了一些微调。   他改口称计划“并非最终版本”,可以进行动态调整。   但这更像是一种安抚盟友的策略性后退,其核心目标并未改变。他依然坚持,必须尽快达成和平。   这种软硬兼施的手法,恰恰是特朗普商业谈判风格的体现,先开出天价,再“仁慈”地给予折扣。   就在美欧俄三方角力陷入僵局,乌克兰面临生死抉择的关头,中方发出了清晰而理性的声音。   11月20日,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敦促各方立即停火止战。   他强调,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出路,并再次重申中方支持建立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的一贯立场。   中方的表态,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任何一方,但其蕴含的深意却不言而喻。   在特朗普试图用强权和交易来主导战局走向时,中国提出的政治解决方案,为紧张的局势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   这既是对单边主义和极限施压的无声批评,也为所有希望和平的力量指明了方向。   有趣的是,克里姆林宫似乎听懂了来自东方的信号。普京在11月21日的回应显得异常冷静和克制。   他没有因为特朗普的强硬而针锋相对,反而表示该计划“可以作为和平解决方案的基础”,但强调所有细节都必须经过“实质性讨论”。   这种表态,既接住了特朗普递过来的橄榄枝,又为自己留足了回旋余地。   普京的策略,是主动避开特朗普设置的锋芒,将皮球巧妙地踢了回去。他非常清楚,这份计划在美国与欧洲之间已经制造了巨大的裂痕。   他不需要直接拒绝,只需要坐等美欧内部去博弈、去争吵。   同时,他也不忘亮出自己的底牌,警告如果乌克兰拒绝和谈,俄军将在其他战线复制“库皮扬斯克模式”。   就在前一天,俄军刚刚攻占了这座哈尔科夫地区的战略重镇。   这种“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的做法,让俄罗斯在谈判桌上占据了极为有利的位置。   普京既表现出和谈的意愿,避免被国际社会指责为“和平的破坏者”,又通过战场上的军事进展,不断抬高自己的要价。   他正在利用美欧的分歧,为俄罗斯争取最大的战略利益。   身处风暴中心的泽连斯基,正面临着上任以来最艰难的抉择。11月21日,他坦承乌克兰面临“艰难的选择”。   接受计划,意味着牺牲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拒绝计划,则可能彻底失去美国这个最大的军事后盾。   乌克兰的策略,是尽力拉拢欧洲,希望通过法德等国的介入,来制衡美国的压力。   11月23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多方会谈,正是这种博弈的集中体现。   美国务卿鲁比奥、乌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以及英法德和欧盟代表悉数到场。   会后美乌双方宣称会谈取得了“巨大进展”,但细节却透露出分歧依旧。   目前来看,特朗普设定的11月27日最后期限,其象征意义可能大于实际意义。   随着日内瓦会谈的开启,一个多方讨价还价的进程已经启动。   特朗普或许能迫使各方坐上谈判桌,但想完全按照他的剧本演下去,几乎不可能。   乌克兰不会轻易放弃主权,欧洲不会甘心被边缘化,而俄罗斯更不会放弃利用乱局谋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