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朝鲜为什么富不起来?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上世纪70年代,它的工业化水平一度

朝鲜为什么富不起来?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上世纪70年代,它的工业化水平一度让我们望尘莫及。可为什么今天,它却成了贫穷的代名词?很多人以为是它自己不争气,其实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早就给它的发展道路上了一把大锁。   你没听错,朝鲜也曾有过自己的“高光时刻”。到1970年,工业在朝鲜国民收入里的占比已经高达65%,比同期的我们还要高。   时间来到80年代,人家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全国跑着6万台拖拉机,城市化率也接近70%。   那时候,一个普通朝鲜人,年收入能有900美元。   但好景不长,转折点来得又快又猛。   进入90年代,苏联老大哥突然解体,东欧剧变,朝鲜一下子懵了。   过去靠着经互会体系吃饭,有稳定的贸易伙伴和援助,现在全没了。   更要命的是,西方世界的大门也对它关得死死的,经济封锁和制裁让它彻底成了一座孤岛。   外部输血一断,内部的问题就藏不住了。朝鲜的经济结构一直有点“偏科”,资源都往军工产业倾斜,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营养不良。   偏偏那几年又天灾不断,农田基建老化,粮食产量断崖式下跌。   曾经年产800万吨粮食的国家,到了1993年,连一半都保不住了。工业更惨,生产直接掉了70%,工厂里十台机器有七台都趴窝不动。   如果只是暂时的困难,凭着朝鲜人的韧劲,或许还能缓过来。   但真正让它永无翻身之日的,是一系列被精心设计、层层加码的国际制裁,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指向一个机构——联合国“1718委员会”。   2006年10月,朝鲜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这一下捅了马蜂窝。   联合国安理会火速通过了第1718号决议,成立了专门监督对朝制裁的“1718委员会”。   决议禁止各国向朝鲜进出口武器和相关材料,冻结了一些相关人员的资产,顺便禁了禁奢侈品。   可问题来了,朝鲜并没有就此收手。   真正的致命一击,发生在2016年。朝鲜搞了第五次核试验后,联合国出台了第2321号决议。   这次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直接对准了朝鲜的钱袋子。   决议规定,朝鲜每年出口的煤炭,总额不能超过4亿美元,或者总量不能超过750万吨。   这是什么概念?煤炭是朝鲜当时最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禁令一出,中国作为其最大买家,很快就发布公告,暂停了从朝鲜的煤炭进口。   同时,铜、镍、银、锌这些矿产,也全在禁止出口的名单上。朝鲜的一条主要财路,就这么被斩断了。   然而,这还不是结束。   2017年9月,第六次核试验之后,联合国祭出了史上最严厉的第2375号决议。   这一纸决议,给朝鲜经济套上了“三重锁死”,几乎断绝了它所有与外界联通的血管。   第一重锁,是彻底切断财路。决议全面禁止朝鲜的纺织品出口。   这又是一刀砍在了大动脉上,每年直接损失超过7.5亿美元。   加上之前被禁的煤炭、矿产和海产品,朝鲜能拿得出手换外汇的东西,基本全被禁光了。   据统计,仅2017年,朝鲜的对外贸易额就暴跌了超过90%。   第二重锁,是严格限制补给。决议规定,每年向朝鲜出口的成品油,上限不能超过200万桶。   石油是现代工业和农业的血液,油不够,卡车跑不动,拖拉机下不了地,工厂的机器也得停摆。   同时,所有工业设备也禁止运往朝鲜,彻底堵死了它技术升级的道路。   第三重锁,是实现全面孤立。决议要求各国遣返在其境内工作的朝鲜劳工,这又断了朝鲜一大笔侨汇收入。   朝鲜的船只被禁止停靠全球任何港口,它的金融系统也被彻底踢出了国际体系。   这“三重锁死”下来,朝鲜的经济循环彻底被打断。   在这种背景下,朝鲜内部的政策矛盾就显得格外突出。   领导人金正恩多次提出要“核武力与经济建设并行”,在新年贺词里号召要大力发展农业、轻工业,实现科技国产化。   可现实是,稀缺的资源被优先投入到了核武器和导弹开发上,本就拮据的民生经济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更何况,在制裁之下,发展工业缺原料、缺燃料,发展农业缺化肥、缺机械,一切都成了空谈。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是被制裁,越觉得需要核武器来保障安全;越是发展核武器,招来的制裁就越严厉,经济就越困难。   但就在2024年,事情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2024年3月,在联合国安理会,俄罗斯一票否决了制裁委员会专家小组的任期延长授权。   这意味着,那个负责在全球盯梢、检查制裁执行情况的“纠察队”被解散了。   这无疑给密不透风的墙壁,撕开了一道裂缝。   此后,朝鲜与俄罗斯的互动明显频繁起来,这让外界猜测,朝鲜或许能从这里找到一个喘息的空间。   朝鲜的富裕之路,被外部的“三重锁死”牢牢封堵,又被内部的资源错配和低效体制反复消耗。   如今,制裁的铁幕虽然出现了一丝松动,但这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喘息的机会。   真正的出路在于朝鲜自己,是否愿意并能够锻造出一把打开心锁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