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城市大学物理系副教授马均章,近日荣获由亚太物理学会联合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城市大学物理系副教授马均章,近日荣获由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AAPPS)及亚太理论物理中心(APCTP)共同设立的2025年度「杨振宁奖」,是本年度唯一来自香港的获奖者。是次奖项表彰他在多种晶体系统中发现并表征多种新兴准粒子(quasi-particles)的突破性成就,认为其开创性研究成果,有助深化人类对量子材料的理解。 「杨振宁奖」每年仅颁予3名在物理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青年科学家,旨在表彰杰出青年研究员,推动亚太区物理学发展,并促进全球科学进步,是亚太地区物理学界最具声望的荣誉之一。2025年度得主之一的马均章,于2021年加入港城大物理系,专注于拓朴材料、超导材料及低维关联材料的电子结构,并运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进行深入分析。 此前他曾获包括香港研究资助局「杰出青年学者计划」,及2024年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凝聚态物理分会「青年科学家奖—银奖」等多个奖项。 体现凝聚态物理「多则异」原理 据AAPPS介绍,马均章近年成功在多种晶体系统中发现并表征了各类涌现准粒子,核心贡献包括:在碳化钨中发现三份量费米子及相关拓扑费米弧;发现自旋涨落诱导的磁性外尔费米子;发现磁性狄拉克费米子; 在具特定几何结构的「Kagome戈薇晶格」金属中发现理想且可调控的表面狄拉克费米子等,另其研究还延伸至凝聚态体系中由电子─电子、电子─玻色子耦合诱导的新型量子准粒子。 AAPPS形容,马均章的研究表明,凝聚态物理领域存在种类丰富、具有新颖物理特性的准粒子,且这些准粒子在未来量子技术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其开创性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人类对量子材料的理解,更体现凝聚态物理中「多则异(More is different)」这一深刻原理。 对能够获奖马均章表示深感荣幸,认为不仅是对其个人努力的肯定,亦是对整个研究团队以及众多合作者多年来不懈追求的认可,「我们将继续突破前沿,推动量子材料研究,并致力培育新一代科学人才,让香港在国际科研舞台上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