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教授说: “当你接触的人越多,就会发现:能认栽、懂示弱、会后撤、不动声色、关键时刻敢翻脸的人,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能扮猪,也能吃虎。 这个世界不是会叫的人赢,而是会藏、会忍、会翻盘的人赢。” 我们部门新来了个年轻人,叫小陈。 他总是一副怯生生的模样,说话声音不大,开会时永远坐在角落。老张私下里笑他:“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我也曾暗暗摇头,觉得这年轻人怕是难成气候。 直到那次项目汇报。 甲方负责人是个难缠的角色,提的要求刁钻刻薄。我们精心准备了三周的方案,被他批得一文不值。会议室里气氛凝固,老张涨红了脸想要争辩,被我按住了手。 “李总说得对,”我站起身,给甲方负责人续了杯茶,“是我们考虑不周。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重新调研,下周一给您新方案。” 回公司的车上,老张忍不住抱怨:“王哥,咱们就这么认栽了?明明是他的要求变了...” 我看着窗外流逝的街景,想起十年前另一个项目。那时我和老张一样,非要争个是非对错,结果丢了客户,还在全公司通报批评。 “会叫的狗不咬人。”我轻轻说。 接下来的五天,我带着团队日夜赶工。小陈依然沉默,但交上来的数据分析却出奇地扎实。有个关键数据老张觉得没问题,小陈却坚持要重新核算:“差0.5个百分点,可能就是成败的关键。” 周五深夜,办公室里只剩我们两个。我泡了两杯速溶咖啡,递给他一杯。 “下周一,你来讲第二部分。” 他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好。” 周一的汇报会上,我故意在几个细节上卡了壳。甲方负责人的眉头越皱越紧,就在气氛最紧张时,我看向小陈:“这部分是小陈负责的,让他补充吧。” 他站起来,不慌不忙。先承认了之前方案的不足,然后徐徐展开新的思路。数据翔实,逻辑严密,更重要的是,他完全沿着甲方上次提出的那些“刁难”展开,却给出了远超预期的解决方案。 我看见甲方负责人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这是他表示认可的习惯动作。 汇报结束,甲方主动伸手:“后生可畏啊。” 回去的车上,小陈依然坐在角落,安静地整理资料。老张兴奋地拍他的肩:“你小子,深藏不露啊!” 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能扮猪,也能吃虎”。 三个月后,公司竞聘部门总监。我和另一位资深经理是热门人选。对方四处活动,请客吃饭,在领导面前极力表现。我却按兵不动,甚至主动接了个大家都不看好的疑难项目。 有人笑我傻,关键时刻不去争取,反而往火坑里跳。 我没解释。这个项目虽难,却是老板心头的一根刺。更重要的是,我知道对手在那个领域毫无经验。 果然,他在竞聘演说中夸夸其谈,却在这个项目上露了怯。轮到我时,我没说空话,直接拿出解决方案框架,指名要小陈做我的副手。 老板的眼睛亮了。 上任后第一次部门会议,我处理了一个棘手的人事问题。有个老员工仗着资历深,公然挑战新制度。我先是耐心解释,见他毫不退让,便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考勤记录拍在桌上: “刘工,您上个月迟到早退七次,按新规要扣发奖金。念在初犯,这次只做警告。下次再犯,按制度办。” 会议室鸦雀无声。后来小陈对我说:“王哥,没想到您也会发火。” 我笑笑。翻脸不是目的,是一种必要的工具。就像手术刀,出鞘是为了治病救人。 《道德经》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道自己的强大,却安守柔弱的地位,做天下的溪流。溪流不争,故万物归附。 如今我带团队,最看重的是“沉得住气”。那些张牙舞爪的,多半外强中干。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在沉默中蓄力,在必要时亮剑。 就像上个月的那个大单,谈判陷入僵局时,我果断叫停:“今天就到这里吧。”对方愣住了,他们以为我们会让步。 三天后,他们主动来电,接受了我们的核心条件。 小陈现在也开始带新人了。我听见他对一个急躁的年轻人说:“别急着证明自己。先认栽,再想办法。这个世界不是会叫的人赢,而是会藏、会忍、会翻盘的人赢。” 窗外,晚霞满天。我想起王立群教授的话,会心一笑。 真正的能力,原来是收放自如的艺术。能低头认栽,才能挺胸做人;懂适时示弱,方显内心强大。这世间最锋利的剑,往往藏在最朴素的剑鞘里。 《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真正的强者不执着于一时的胜负面子,他们像水一样灵活,在必要的退让中保存实力,等待最适合的时机。 曾国藩一生奉行“尚拙”、“尚耐”:“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在默默无闻中打磨自己,在无人问津处积蓄能量,如同猛虎捕猎前的潜伏,静待一击制胜的关键时刻。 古人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真正的实力(器)需要隐藏起来,不是为了欺骗,而是为了避免无谓的消耗和敌意。 在这个世界上,喧嚣与张扬常常是内心虚弱的外衣,而静默与隐忍则往往是深厚实力的盾牌。 做人当如深潭,水面平静无波,水下却蕴藏着惊人的深度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