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战况更新:俄军继续渗透+合围,大雾天气公平对待交战双方 11月16日的战场信息显示,俄军渗透小组规模已从此前的5至7人缩减至2至3人,其战术逻辑基于“小组幸存者可孤身建立立足点”,但高伤亡代价凸显无遗。当日公布的地理定位视频证实,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以北实施了一次火力小组规模的渗透行动,尽管俄军事博主声称行动从城区向北发起,但战争研究所评估认为,参与此次行动的俄军人员已全部被乌军击毙或击伤,目前俄军是否在该区域留存据点仍不明确。军事分析指出,机械化进攻难以快速投送兵力入城,渗透式兵力积累又成本高昂,这两大短板将持续限制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的增援能力,延缓其占领进程。 11月15日至16日,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及周边展开全域攻势,形成全方位压制:城区及周边持续攻坚,同时向西北赫里什涅、北部罗迪恩斯克与比利茨克、东北克拉斯尼利曼等三地、东部米尔诺赫拉德、东南苏基亚尔与新帕夫利夫卡、西南科特利内等四地同步推进,试图进一步压缩乌军防御圈。对此,乌军在赫里什涅附近实施局部反攻,双方在接触线展开激烈拉锯。 兵力部署上,俄军已投入多支精锐分队强化战力:第39摩步旅(第68集团军)的“凯拉”无人机分队、第80“斯巴达”独立侦察营(第51集团军)及第1斯拉维扬斯克摩步旅(第51集团军)的无人机操作员,重点负责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侦察打击;第5摩步旅(第51集团军)部署于米尔诺赫拉德战场;第20摩步师(第8集团军)下属第68独立侦察营的FPV无人机操作员,持续对扎蒂肖克附近乌军阵地实施精准打击。此外,俄军事博主声称乌军已从米尔诺赫拉德南部撤出,但该消息尚未得到双方官方证实,当地控制权争夺仍在继续。 当前顿涅茨克地区的季节性雾天成为战场“中立变量”,对俄乌双方作战均造成显著制约。一名俄罗斯军事博主坦言,雾天既让乌军得以借助掩护从波克罗夫斯克撤离,也严重阻碍了俄军无人机的侦察与打击行动,间接保障了乌军对前线的持续后勤补给。 面对俄军利用雾天发起的攻势,乌军已构建起“无人装备协同反制体系”。在康斯坦丁尼夫卡-德鲁日基夫卡战术区域,乌军机械化旅通过无人地面车辆成功探测到俄军对鲁辛亚尔(德鲁日基夫卡以南)的机械化进攻,随后无人车将目标坐标实时传输至无人机,通过精准打击击退俄军。这一战术实践表明,乌军正以技术手段对冲雾天带来的战场感知劣势。值得注意的是,雾天为季节性现象终将消散,目前尚无法预判天气转晴后,俄军的无人机优势恢复与乌军的后勤改善哪一方将更占先机。 尽管乌军在局部实现战术反制,但波克罗夫斯克和米尔诺赫拉德地区的后勤保障形势已陷入严峻困境。一名前线乌克兰战地医护人员向CNN透露,俄军通过无人机火力实现了对地面后勤补给线的严密封控,导致乌军运输车辆无法靠近波克罗夫斯克10至15公里范围,伤员后送与物资输送均受严重阻碍。后勤补给的持续恶化,不仅直接削弱乌军前线防御的持续性,也对守军士气造成冲击,成为当前乌军坚守阵地的核心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