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江苏常州,一女子要远嫁,可男方家迟迟不上门提亲,更不提彩礼,母亲担心女儿上当,不远千里跟女儿来到男方家,提出66000元彩礼,未来婆婆怕骗婚,要求拍女子母亲身份证,母亲很心酸:“你要是同意,我也不会阻拦”,女子考虑后决定分手。 本来想看着女儿风风光光嫁过去,母亲心里的算盘早就打得噼啪响。 从常州到男方家的高铁上,她还反复叮嘱女儿别委屈自己,彩礼只是个形式,关键是人踏实。 可真站在男方家门口时,未来婆婆那句“拍个身份证存档,免得以后麻烦”,让她手里的礼品袋差点没拿稳。 提亲这事儿在江苏这边讲究多着呢。 当初女儿说男方家境一般但人上进,母亲没多反对,想着年轻人只要肯打拼日子总会好起来。 可眼瞅着婚期将近,男方连个面都不露,电话里总说“最近忙”,换谁当妈心里都得打鼓。 村里老姐妹早就嚼舌根,说这年头远嫁的闺女十个有九个悔,母亲本来还不信,现在手心直冒冷汗。 母女俩在男方家客厅坐了快半小时,桌上的茶水换了三回,男方父母愣是没提彩礼的事。 母亲忍不住开口说按常州规矩走个流程,66000元彩礼意思意思,没想到未来婆婆立刻变了脸色。 “现在骗子多,我们也是为儿子好。” 婆婆边说边掏出手机,镜头直对着母亲的脸,吓得她赶紧别过身子。 身份证这东西哪能随便给人拍。 母亲越想越委屈,自己拉扯女儿二十多年,临了倒成了骗婚的嫌疑人。 本来想当场发作,瞥见女儿通红的眼眶又把话咽了回去。 女儿偷偷拉她的衣角,那眼神里的为难让她心里像针扎一样疼。 这种时候再坚持彩礼,好像真成了贪图钱财;可要是松口,这辈子都咽不下这口气。 女子在房间里来回走了十几圈,手机屏幕亮了又暗。 男友发来的消息还停留在“我妈也是好意”,后面跟着三个委屈的表情。 她想起两人大学时挤在图书馆刷题的日子,想起毕业租房时共用一个碗吃饭的窘迫,那些画面曾经让她觉得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可现在看着母亲强忍着眼泪的样子,突然发现有些东西碎了就拼不回来了。 做出分手决定的那天晚上,母女俩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个小旅馆。 母亲帮女儿收拾行李时,发现压在箱底的情侣衫,默默叠好塞进角落。 “回家也好,妈养得起你。” 话没说完就别过头去擦眼睛。 女子靠在窗边看着陌生的城市夜景,手机里存着男友家地址的备忘录,犹豫了很久还是按下了删除键。 有些距离,从来都不只是地理上的几千公里。 彩礼本身从来不是婚姻的死结。 江苏这边有给十八万八的,也有象征性收一块钱的,关键是双方能不能坐到一块儿好好商量。 男方要是早点说明自家顾虑,女方或许能理解;女方要是提前透露家里的担忧,男方可能也会更主动。 偏偏大家都揣着心思不说透,非要等到矛盾堆成山才想起沟通,这时候再说什么都晚了。 法律上早就明确身份证属于个人隐私,随便拍摄可能涉嫌违法。 之前看过齐鲁晚报报道过类似的事,女方家长因为拒绝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男方直接取消婚约,最后闹到派出所调解。 本来嘛,婚姻该是你情我愿的事,一旦扯到“防骗婚”这种字眼,两个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就没了,往后几十年怎么过到一块儿去? 现在年轻人常说结婚是两个人的事,可真到了谈婚论嫁,谁家能绕过父母这关。 见过太多因为彩礼谈崩的情侣,男方觉得女方卖女儿,女方觉得男方没诚意,其实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想问题。 就像这对情侣,也许男方家庭确实遇到过亲友被骗婚的事,所以才格外小心;也许女方母亲只是想用彩礼证明女儿的价值,可惜双方都没找对表达方式。 如此看来,彩礼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两个家庭的价值观差异。 有人把它当成保障,有人视为负担;有人觉得是脸面,有人看作交易。 真正聪明的做法,是在提亲前就把这些话说开,彩礼给多少,嫁妆陪什么,双方父母有什么顾虑,摆在台面上说清楚总比藏着掖着强。 毕竟日子是过给自个儿的,别人怎么看真没那么重要。 分手三个月后,女子在常州找了份新工作,下班常陪母亲去公园散步。 偶尔听人提起远嫁的话题,母亲总会插话说“还是本地好,知根知底”。 女子没接话,只是想起男友最后那条消息:“能不能再考虑考虑”。 换作以前她可能会心软,现在却明白,有些底线一旦退让,这辈子都得委曲求全。 婚姻不是扶贫,更不是赌局,拿尊严换来的感情,注定走不了太远。 婚姻这东西,就像冬天里的两只刺猬,离得太远会冷,靠得太近又扎得慌。 最好的距离,是既能互相取暖,又能保留各自的体面。 彩礼可以商量,规矩可以变通,但要是连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都没有,那这婚不结也罢。 毕竟,谁也不想在婚礼那天,心里还梗着一根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