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台岛110公里,一个危险的迹象出现,日本的这个举动,中方要提高警惕了。
事实证明,高市早苗并非孤例,右翼势力掌权的日本,正在一条“不归路”上狂奔。近日,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公然表示,将如期在与那国岛基地部署中程导弹,并一如既往地以“提高日本防卫能力”这个蹩脚的借口,来否认此举可能导致地区紧张局势加剧的恶果。日方如此“看重”这次部署,是因为该基地距离我国台岛仅110公里,换言之,日本自卫队对台海的“觊觎”,已经掩盖不住了。

【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和高市早苗“一唱一和”】
日本妄图“介入”,野心终于暴露
不难看出,即便高市早苗这回没有“说走嘴”,日本对于“介入”台海的野心,也长期渗透于其军事部署、战略规划与地缘政治操作中。
从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视察石垣岛、与那国岛并加速部署地对空导弹部队,到自卫队多年来在琉球群岛的军事存在升级,再到日本政府制定“台海有事”作战预案,这一系列动作构成了一条清晰的时间线——日本人的野心,早已通过实际行动逐步落地,而非单纯是某些激进政客的口头渲染。
事实上,早在多年以前,日本便开始以“西南诸岛防御”为名,强化对台海方向的军事准备。
石垣岛与与那国岛作为距离台海最近的日本领土,被赋予了“监控”台海局势的“关键战略位置”。

【日本的弹药运输车进入驻地】
自卫队在这些岛屿的驻军并非临时安排:从设立沿岸监视部队到部署导弹部队,从建设驻屯地到扩充兵力规模,每一步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将西南诸岛打造成应对“台海变局”的“前沿堡垒”。
这种布局显然不是为了应对“日常防御需求”,而是针对特定地缘危机的针对性准备。
更值得关注的是,日本政府内部早已形成了一套针对台海局势的作战预案,据公开报道,自卫队针对“台海有事”设计了多套用兵方案,包括依托“水陆机动团”实施快速夺岛、组建“海上运输群”投送大规模兵力、利用导弹火力实施压制与封锁等。
这些方案的制定同样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基于对台海潜在冲突的长远预判,反映出日本已将台海问题纳入其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考量。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再来看高市早苗近期的强硬言论,不难发现其本质上是对既有战略的“政治包装”。
她试图通过高调表态强化日本的“存在感”,但其背后的军事部署与预案规划早已先行。
换句话说,日本的野心并非突然出现,而是通过多年的实际行动逐步积累而成,高市早苗不过是让这种长期存在的野心暴露在公众面前。

【日本自卫队试射新型导弹】
日本“秀肌肉”,野心背后缺乏能力
当然,尽管日本在台海问题上表现出所谓的“介入”意愿,但其实际倚仗的武力却难以支撑这一野心。
从军事部署到装备能力,日本的所谓“威慑力”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缺陷,经不起推敲。
首先,日本的军事扩张主要集中在“防御性”表象下的进攻性准备,例如,在琉球群岛部署导弹部队、扩建运输舰船、组建特种作战旅等行动,看似是为了“强化岛屿防卫”,实则剑指台海方向的夺岛与封锁能力。
然而,这些部署的规模与效能存在显著局限,导弹部队的覆盖范围有限,运输舰船的数量与投送效率尚未经过实战检验,特种作战旅的组建时间表也暴露了其准备不足的现实。
更重要的是,日本的军事行动高度依赖外部支持,尤其是美国的军事援助与同盟体系,自身独立应对大规模冲突的能力存疑。
其次,日本引以为傲的军事装备存在明显短板,以制空权为例,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主力战机虽包括部分引进的五代机,但数量有限且性能受限于技术引进的附加条件;
其现有的四代机机队老化严重,难以应对现代化空战需求,在远程火力方面,日本缺乏能够覆盖大范围目标的打击手段,面对潜在对手的饱和攻击时,其防御体系极易被突破。
海军方面,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艇规模与作战能力虽在亚洲范围内名列前茅,但在面对具备全域作战能力的对手时,其水下探测、反潜作战与舰队防护能力均暴露出不足。
更为关键的是,日本的军事战略严重依赖美日同盟,然而,美国对日本的军事支持并非无条件的“保护伞”。
日本若试图单独挑起台海冲突,不仅无法获得美国的全力背书,反而可能因过度挑衅导致自身成为冲突的最前线。

【日方对中方的反制力度一无所知】
中方展开反制,全面施压高市早苗
说白了,日本人空有野心,却对中国的发展速度存在严重误判,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决不允许任何国家以“台湾牌”谋取利益,更不会容忍外部势力干涉内政。
日方的这种误判,直接引发了中方的全面反制。
从外交层面看,中国通过高层表态与外交渠道向日本传递了明确信号:日方只有撤回言论,认真反省这一条路可走。
从经济层面看,中方采取了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发布公民赴日旅游提醒等措施,这些举措精准打击了日本的经济命脉。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反制工具箱远不止于此,在高科技原材料、稀土等关键领域,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供应能力与话语权。

【日方若铤而走险,中方不介意“新账旧账一起算”】
若日本继续在台海问题上挑衅,中方完全有能力通过出口管控切断其关键产业链的供应,从而对其高端制造业与科技产业造成致命打击。
至于日方想要“自持武力”,甚至“破罐子破摔”试图军事冒险,中方也不介意“新账旧账一起算”,给日方留下一个难忘的深刻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