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于南京举行的中国华电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论坛上传出重磅消息。作为能源领域的中央骨干企业,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华电智”行业大模型,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此举不仅是中国华电加速数智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融入我国能源电力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华电智”的发布,旨在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推动能源行业迈向一个更智能、高效和绿色的新时代。

01 体系先行:解码“华电智”的创新基因
“华电智”大模型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是中国华电系统性探索与实践的结晶——独具特色的“1265N”人工智能创新体系。这一体系是中国华电为应对新能源出力波动、流域水电智慧调度以及火电清洁高效运行等行业挑战而精心构建的。
该体系以1个“华电智”行业大模型为核心,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供给与治理2大关键能力,并坚实地立足于6类技术支柱之上。通过这一顶层设计,“华电智”能够全面赋能生产、检修、规划、安全、经营五大业务领域,并从中衍生出超过300个场景模型与智能体。
在发布大模型之前,中国华电已在能源转型道路上取得丰硕成果。“十四五”以来,公司完成了近4600万千瓦的存量煤电灵活性改造,并率先研发了覆盖全场景的“华电睿”系列国产自主可控工控产品,极大提升了行业安全防御水平。
这些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前瞻性布局,共同构成了“华电智”的创新基因。它首创的“纵横贯通”架构,实现了从行业到场景的三层穿透,覆盖了从规划到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构建起一个立体的AI创新生态。
02 五域赋能:从生产线到决策端的大变革
“华电智”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其对电力业务全方位的深度赋能,它正引领一场从“汗水电力”到“智慧电力”的深刻变革。在五大核心业务领域,其应用成效已初步显现,数据亮眼。
在生产运行领域,大模型展现出强大的预测与协同决策能力。其全球首创的径流预测模型,将预测精度提升了5%。在乌江流域的试点中,水能利用提高率从近十年均值5.8%跃升至10.8%,该成果已入选国资委首批央企AI高价值场景。
同时,在华电莱州、芜湖等电厂的示范应用中,国内首套全栈可信智能分散控制系统使百万千瓦机组实现了无断点自启停。这项技术不仅让机组变负荷速率提升至2.2%,更将人工操作量降低了超过80%,运行效率与安全性得到双重保障。
在检修维护方面,AI的应用让设备巡检时长缩短超60%,故障预警精度高达95%。规划建设领域,AI可在6小时内完成全国范围风光资源优质点位的评估,成本优化超过7%。安全管控和经营管理同样取得突破,风险识别准确率稳定在85%以上,招标评审周期更是缩短至小时级。
03 智胜未来:开启“人工智能+”行动新纪元
“华电智”的发布,不仅是一个产品的亮相,更是中国华电全面开启“人工智能+”行动的战略宣言。面对“十五五”期间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建设的历史机遇,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能源产业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
中国华电明确表示,未来将推动人工智能在更多高价值场景中的应用。这包括了广阔的“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以及水风光一体化外送基地等复杂能源系统的智慧化运营,充分发挥AI在应对新能源不确定性方面的独特优势。
作为能源领域的国家队,中国华电正致力于构建一个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AI+电力”创新生态。通过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力求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华电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将历史性地突破1亿千瓦,届时每年可为全社会提供超过2200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华电智”大模型无疑将成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确保绿色电力高效利用与可靠供应的核心驱动力。
从“华电睿”的自主可控,到“华电智”的全面赋能,中国华电正以坚定的步伐走在能源数智化转型的前沿。“华电智”大模型的发布,是中国传统能源企业拥抱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核心竞争力的有力证明,也为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路径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样本。它预示着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协同的新型电力时代正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