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变化太快,印度出口的关税开始反超中国,让那些离开中国的美企傻眼了。
虽然只高一点点, 但对美企来讲,此前的决定可能是最糟糕的。
当时,美国政府对中国加征的关税不断地上涨,曾一度达到145%的关税,把很多美企吓坏了,为了躲避高昂的关税,选择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印度。

十月份中美高层在韩国会谈后,美国下调了对华关税,让美企变得不淡定了。
玩具行业是一个低利润的行业。美国益智玩具商沃尔登伯格在关税的压力下,被迫将毛绒玩具的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印度。
当印度的关税被增加到50%以后,这家玩具公司一下子增加了几千万美元的额外成本。
让这家玩具企业感到无奈,有一种被戏耍的感觉。
这还不是最令人伤心的,让他们感到难过的是中国制造难以复制,尤其是中国的物流、供应链和产能。
虽然这几年印度在大力发展印度制造,但是相关的配套设施,以及配套的法律仍没有跟上,让很多外企面临很大的风险。
以苹果为例,为了响应美国的号召,将部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印度,仍需面临一个问题,很多核心组件需要从中国进口。
虽然需要花费更多的物流和时间成本,将印度的人工成本考虑下来,苹果仍然能够接受。
苹果仍需要面临很多挑战。想扩大产能,建立新的工厂,需要面临复杂的审批程序。在员工的管理方面,还需要面临印度工人的罢工。
印度制造的手机还面临着良品率和员工生产效率低问题。
现在苹果还需要面临税务的问题。有媒体指出,根据印度《所得税法》苹果每年需要向印度多缴纳几十亿美元的税款。这意味着苹果赚到的一部分利润被印度拿走了。
像很多外资企业一样,苹果需要解决赚钱印度花的难题。
正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当特朗普要求苹果在美国投资时,库克给出了非常痛快的答案。
既然回到中国有压力,那么就选择回到美国。不过库克还提出一个条件,就是美国的机器人技术要发展到可以代替人。
显然库克希望在美国制造产品时,不希望成本太高,也不希望与美国工会打交道。
这几个月的变化,让美国企业感到无力,终于体会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可能仍会坚持中国+1,或者中国+n的策略。
当特朗普在韩国打出G2的概念时,对美企来讲,只要中美关系稳定,就可以继续享受中国制造带来的红利。毕竟商人是逐利的。
图片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