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三语:骨象、立象、忘象——六十聊写意画之我见
前面几天的三语聊了写意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不仅体现了简洁、概括和单纯、质朴的美,以及潇洒、随意的美,还有笔墨抽象的美。其实,笔墨是写意画核心语言,以静素淡泊为高雅,以道家“五色令人目盲”和复归浑朴自然的人生观为基础,这些美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共同奠定了写意画用色的特点,那就是以“墨”为主的表现风貌。其以追求骨法用笔,墨色的浓淡干湿,形成了写意画特有的韵味和美感。至此,在写意画中,笔墨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精神,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时代以及自我内心深处的体察和表达。故,在写意画的创作中,首先是摄取万物的骨象。这并不仅仅是描绘图像和意念,而是通过借物喻人或寄情予物,将个人的审美情感、人文气质甚至是人生追求融入到作品中,达到人与自然整体的和谐统一。其次,立象尽得意。写意画注重追求“神似”,而对“形似”的要求并不苛刻。作者通过笔墨的运用,表现自己的心意,将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画面中,形成一种意识与精神的升华。再者,是得意之忘象之境。这是写意画创作的最高境界,画家与自然、人与画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这是一种超越客观自然的主观表现,通过笔墨的抽象性因素,表达作者的审美情感和人文气质,甚至是人生追求。然,笔墨作为写意画的核心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也就是说笔墨蕴含丰富的情感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其成为最核心的写意画语言。再加上“书画同源”的书法审美之规范性约定,便成了写意画审美评价的主要元素。黄宾虹的“五笔”说:“一曰平,如锥画沙;二曰圆,如折钗股;三曰留,如屋漏痕;四曰重,如高山坠石;五曰变,参差离合,大小斜正,肥瘦短长,俯仰断续,齐之不齐,是为内美。”藉此,笔墨就可以“节节有呼吸之感”,更是将笔墨的运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让笔墨的运用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总之,写意画的笔墨抽象之美,是一种高度的艺术表现,它融合了作者的技巧、力量、线条、笔触等纯形式因素,以及个人的审美情感、人文气质和人生追求。这种表现方式,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作者对自然、社会、时代以及自我内心深处的体察,更让观众体验到了写意画特有的韵味和美感。
范云峰癸卯腊月初四北京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