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李世民杀了单雄信后,下旨斩草除根,徐茂公领命到达单府,看着单雄信的一对儿子浑身脏污,抱在一起,眼神中满是惧色。他一时间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偷偷安顿后,寻来假尸向李世民复旨。 在唐朝初年,李世民,后来的唐太宗,是一个声名显赫的战将。他曾经面临一场生死抉择,那一刻,他的命运几乎被一名勇猛的将军,单雄信,掌握在手中。 那是一次激烈的战役,李世民率领大军攻打王世充,自信以自己多年沙场的经验,能轻易取胜。但战场上的局势远比他预期的复杂。王世充的军中有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单雄信,他的武艺超群,战绩斐然,在战场上几乎无人能敌。 在一次决定性的战斗中,单雄信挑战李世民进行单挑。李世民,自信满满地应战,却没想到不久就被单雄信击败,跪地求饶。李世民的生命悬于一线,命运仿佛掌握在单雄信的手中。 就在这关键时刻,徐茂公及时出现,他苦苦哀求单雄信放过李世民。出乎意料的是,单雄信竟然动了恻隐之心,放下了长矛,放走了李世民。这一幕,深深刻印在李世民的心中。 然而,李世民无法忘记这次的耻辱。他在内心深处暗暗发誓,必须报复。在他看来,单雄信的怜悯,无异于对他的最大侮辱。李世民深知,在权力的游戏中,仁慈往往意味着脆弱。 果不其然,李世民后来有机会捕获了王世充和单雄信。他没有立即杀死单雄信,可能是为了更深层次的报复。但最终,在权力的漩涡中,李世民决定斩草除根,下令处决单雄信。 徐茂公,一位忠诚的臣子,接到了这一命令。他抵达单府,见到了单雄信的妻子和孩子们,满是恐惧和绝望。这一幕触动了徐茂公的心。尽管作为一名官员,他应当无条件执行皇帝的命令,但他的内心却生出了一丝慈悲。 那个深夜,月色朦胧,徐茂公站在单府的门前,他的面前站着几个忠诚的随从。他们面无表情,但动作迅速而谨慎。徐茂公向其中一个随从点了点头,那人会意,悄悄退后,消失在夜色中。 不久,这名随从带着一个包裹回来,包裹的大小和人类的尸体相似。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包裹放在了院子里,然后在包裹上撒上了鲜血,以造成一副刚刚执行了杀戮的假象。 与此同时,徐茂公带着另一些人悄悄地进入了单府的内室。房间里,单雄信的妻子和儿子们紧紧抱在一起,脸上满是泪痕。徐茂公示意随从们不要发出声响,他们缓缓靠近了这个家庭。 徐茂公低声对单雄信的妻子说:“请跟我来,我会帮助你们安全离开。”单雄信的妻子抬起头,她的眼中满是疑惑和恐惧。徐茂公再次低声说道,语气坚定而温和:“请相信我,我不会伤害你们。” 随从们迅速而谨慎地帮助单雄信的家人穿过后院,避开了主要道路。他们穿过了幽暗的小巷,绕过了城市的主要街道。徐茂公走在最前面,他熟悉这些街道,知道如何避开巡逻的士兵。 他们来到了城外的一个隐蔽之处。徐茂公叫来了一辆等候已久的马车,马车司机显然事先得到了指示。单雄信的家人被小心地帮助上了马车。 在那个深夜,徐茂公的秘密救助行动圆满结束,马车消失在夜色中,载着单雄信的家人驶向未知的远方。徐茂公并未意识到,这一行为将在多年后引发深远的后果。 事实上,单雄信的家人在逃亡过程中,尽管遭遇重重困难,但最终成功藏匿起来。单雄信的儿子,在得知父亲被李世民所杀的消息后,心中种下了复仇的种子。尽管他未能亲手杀死李世民,这一遗憾成为他一生的心病,他将这份复仇的愿望传递给了他的后代。 两百年后,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单雄信的后代抓住了一个历史的机遇——黄巢起义。这场起义不仅是政治和社会因素的累积,也融合了个人恩怨的火焰。单雄信的后代们,带着几世的怨恨,率领起义军一路攻入长安,给这座古老的都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长安城内,百姓们惊恐逃亡,城市变成了一片混乱。黄巢起义军在城内肆无忌惮地杀戮,这场复仇似乎在洗刷着他们心中积累了数百年的仇恨。 历史的巨轮在这一刻显得残酷而无情。如果当年单雄信没有因恻隐之心而放走李世民,如果徐茂公没有出于同情而救助单雄信的家人,也许历史的走向会截然不同。这些事件,像是命运的一个个节点,相互交织,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这一切似乎在告诫人们:善良和怨恨,仁慈与复仇,都是历史长河中波澜壮阔的一部分。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塑造出不可预知的未来。在权力的游戏中,每个人都是既是棋子也是棋手,而历史,则是这场游戏永恒的见证者。
野史:李世民杀了单雄信后,下旨斩草除根,徐茂公领命到达单府,看着单雄信的一对儿子
小史论过去
2024-02-01 20:46:52
0
阅读:2762
用户10xxx05
是谁?
用户56xxx07
假的,已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