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三语:均衡、平衡、失衡——聊国画均衡之感前天三语聊了国画的藏

云峰语录 2024-02-03 06:53:32

一笑三语:均衡、平衡、失衡——聊国画均衡之感

前天三语聊了国画的藏露之感,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画面的层次和深度。今天,三语将话题转向国画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均衡。然,我认为中国画忌“四平八稳”对等式构图,而是采用传统的“秤锤压千斤”来求画面的均衡。故,在国画中,均衡是一种微妙的感觉,它涉及到画面的对称、对等和对应关系。对称,即画面的左右两边呈现出相似的形状或图案,给人一种稳定和平衡的感觉。然而,国画并不追求刻板的对称构图,而是更倾向于灵活的平衡。

潘天寿先生曾指出:“画材画幅上,须平衡,然须注意于灵活之平衡。灵活之平衡,须先求其不平衡,再求其平衡。”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国画在追求平衡过程中的独特思路。首先,画家会刻意打破对称,制造不平衡的感觉,然后再通过巧妙的构图和笔墨运用,实现整体的平衡。

至此,对比图案设计的对称法则,国画的均衡显得更为复杂和微妙。对称的构图虽然能产生美感,但在国画中显得过于幼稚和单调,缺少变化和趣味性。国画追求的是一种动态的、有生命力的均衡,它不仅关注画面的形式美感,更强调画面的内涵和意蕴。

因此,我觉得国画的均衡之感,正是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它既不过于对称,也不过于失衡,而是在对称与不对称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既能让人感受到画面的稳定和和谐,又能让人在细微之处发现无穷的变化和趣味。

所以,在这个平衡点上,可以看到国画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哲学思想和审美追求。在国画的均衡之感中,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国画艺术的无穷魅力。

范云峰癸卯腊月廿四东莞早安!

0 阅读:2
云峰语录

云峰语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