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三语:行笔、方笔、翻笔——十六聊临《圣教序》中之“寺”字
今日三语继续在墨香氤氲中探寻《圣教序》的深邃与美妙。今日的主角,是那个寓意“官署”和“禅意”的“寺”字。它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老的汉字长河中,闪烁着智慧与文化的光芒。
然,从字形上看,“寺”字上部是“土”,下部是“寸”,整个字形犹如一个菱形,结构紧凑而和谐。但,在笔顺上,“寺”字似乎有些让人纠结,但据笔者推测,上面的竖划,应放在最后一笔去写。这既是对传统书法规则的尊重,也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出这个字的独特韵味。
从笔法上看,“寺”字的书写充满了行笔、方笔和翻笔的巧妙运用。首横露锋直入,行笔过程中与次横形成映带之势,使得整个字显得气韵生动。次横出钩时,笔锋轻转,既有力度又不失柔和,与首横相映成趣。
故,上方的“土”字部分,转折处硬朗而有力,这得益于方笔的巧妙运用。方笔在书法中代表着刚毅与坚定,正是这样的笔触赋予了“寺”字以庄重与沉稳的气质。
然而,下方的“寸”字部分,则是整个字的难点所在。从横开始到钩结束,需要一气呵成,既要表现出翻笔的灵动,又要保持笔画的连贯与流畅。横连接竖时,翻笔动作要自然流畅,使得整个字在静态中蕴含着动态的美感。竖的行进过程中,笔锋应当在线条的左侧,这种微妙的拧转之感,正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最后,当写到斜点时,笔锋轻轻一提,出钩似月,既呼应了上方的“土”字部分,又使得整个“寺”字在结构上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至此,我认为在临习《圣教序》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每一个字的字形与笔顺,更要深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书法艺术之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范云峰甲辰二月初六苏州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