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怎么诊断,怎么治疗?
感冒的核心症状是: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少数人有低热;
如果是高热,全身酸痛乏力,头痛等,则考虑流感样症状。
如果有显著的胸闷,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要考虑肺炎。
如果是超70岁的老人,病人突发食欲低,神志模糊,胡言乱语,那可能是流感,也可能是肺炎,甚或者其他感染。此时,病人未必有发热。
感冒样,或者流感样,只要没有肺炎等疾病迹象,在发病的前5天,通常不考虑并发细菌感染。当然,病人如果是免疫缺陷病人则另考虑。
因此,基于临床就可以诊断感冒样,流感样疾病。无需任何检测。
但是,感冒样、流感样也需要考虑高危病毒侵犯高危人群。
比如,流感病毒危害5岁以下,6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危害60岁以上人群。以及所有的免疫缺陷病人。
高危人群的流感病毒感染,可在发病的前48小时,最迟72小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高危人群的新冠病毒感染,可以在发病的5天内,最佳是3天内科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因此,对高危人群,应该及时行高危且可治疗病毒的检测。
考虑到,如下疾病可能跟感冒混淆,也需要根据流行病学等来选择鉴别诊断。
比如,百日咳,麻疹、慢性鼻炎急性发作。
还需小心,感冒后并发: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窦炎、毛细支气管炎(2岁内儿童)、病毒诱发的喘鸣、急性支气管炎(2岁以上)、病毒性肺炎、以及其他脏器病变(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等)。
重症并发症时,抗病毒的时限可能扩展。
还需注意,非重症时,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未必能从抗病毒治疗里获益。但重症感染时,抗病毒治疗可能获益。
这主要是某些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副反应偏大所致。轻症时抗病毒治疗时,药物副反应>药物治疗获益,那么就不应使用抗病毒药物。但重症时,药物治疗获益>药物副反应,所以应该使用。
因此,一般的感冒不需要做任何检测。
但是,高危人群的感冒,尤其是流感样症状需要对流感病毒,新冠病毒检测。从而必要时选择抗病毒治疗。
如果是重症感染,则需要扩大病毒检测范围,从而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治疗。
感冒的普遍治疗是对症治疗,发热相关症状用消炎退热药。咳嗽症状,通常不用止咳药。尤其是儿童要慎重。因为止咳药通常是含阿片类药物。止咳带来的好处不够大,而副反应却足够大。
因此,感冒、流感不需要抽血化验,不需要X光片,不需要静脉输液,不需要……
如果有并发症,比如病毒性肺炎,脑炎等等,则另外讨论。
但并发症是可以根据基础状况,病程,症状和体征判断。而不应该依靠抽血,X光,MRI等等。
总之,为什么一个感冒都搞不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