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上海“独轮车夫大闹租界”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08-24 14:12:22
江北小车,又称独轮车、羊角车,因车夫多来自苏北乡村,以此得名。它是上海开埠后最早盛行的客货运输人力交通工具。 公共租界从1870开征小车执照捐,每车月捐初定200文,随后法租界亦循例征捐。至1874年,捐照小车已有3000辆,1895年有42800辆,1896年为50500辆,1897年增加到57000辆。 小车是独轮,数百斤重量全压在一个轮子上,对砖石路面损坏颇大,小车的增多与路面保养成为尖锐的矛盾。租界便以增加车捐达到限制车数的目的。1878年月捐为400文,外加小费35文。1888年租界决定酱月捐增至1000文,小车工人与租界当局发生冲突,后以小车工人胜利告终。 1897年租界决定从4月1日起,小车月捐增至635文,这又引起小车工人的反抗。 4月1日下午,租界内小车一律停运,抵制新捐。4月4日,数千小车工聚集外滩示威,遭巡捕镇压,数人受伤,4月5日清晨,熙华德路丰裕米店自备小车运米,行至北苏州路,小车工人发现,将车、米、车夫推入河中。巡捕闻声前来驱赶,与工人发生冲突,张毛芝等7名车夫被捕。上午数千名小车工人自西门外、外洋泾桥至广东路一带,愤怒的人群将法租界外滩东北角、英租界外滩的东南角一带的西商窗玻璃击毁。工部局以此为暴动,出动万国商团。停泊在黄浦江上英国兵舰派遣水兵两队上岸。小车工人被打伤多人,印捕、英捕各伤一人,商团伤两人。小车工人的抗捐活动,得到了租界其他行业的同情和支持。上海的丝业、茶叶、洋货业等各界商人对于租界加捐之事联名给租界写信,为小车工人沥陈苦况,要求不再加捐。上海小车工人主要来自江北,以南通州、盐城一带人为多,亦有崇明人,他们大多身无长技,家无隔夜之米,为灾荒所逼迫,流落上海靠推车糊口。他们奋起反对加捐,实在也是迫不得已。 后经上海县署与上海领事团协商,同意自7月1日起,小车加捐同步,适当提高小车运费,凡客栈、商埠、码头等运货加车资10文,私人雇车加资5文。另决定所加新捐200文中,由小车工人负担 100 文,其余 100文由各业帮助补贴解决。这样提高运费和补贴捐费双管齐下,小车工人实际增加的负担就不是很多了。 图一至十二:小车代步和运货照片 图十三至十四:可拆卸的江北小车

0 阅读:1
横马路加竖马路

横马路加竖马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