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声,我的嘴替
亦瑶谈文学
2024-08-30 21:16:37
“我发现很多女性富有内省和思辨的能力,不仅能看到自己此时此刻身处的位置,也愿意尝试从个体的母职经验出发,站在身边人,比如丈夫、公婆、孩子、上司、同事等等的角度去思考,从而去梳理、面对并尝试着走出困境,哪怕是“西西弗斯” 式的循环往复,都始终不会放弃。她们在一段关系中、一个家庭中,经年累月反复表达自己的需求,即便有时候看起来是抱怨、是愤怒,像一个阈值很低的高压锅——事实上都在表明她们渴望被看见、被正视,以及得到尊重和有效的支持。”
这是这本书中几乎令我落泪的一段话。因为我看过太多歇斯底里、喋喋不休的母亲,她们如祥林嫂一般不停地诉说自己的心酸与苦楚,重复的表达让人麻木与反感。只为得到一句理解、一个拥抱。
我曾经也不理解这样的母亲,直到我也成为一名母亲,直到我也在zui无望的时候开始咆哮与崩溃。
人们只看见抱怨的神情,却不从不去想背后的原因。
shou先是身体上的不可逆的损伤,其次是面对新生命的手足无措与庞大压力,再次是脱离轨道的生活与无限期的自我压缩。生活突然就盖上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毯子,仿佛在时刻提醒母亲,有了孩子,就不能只考虑自己了。
所有人都在喜悦之后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只有母亲,被永远困在了“妈妈”的称谓中,牺牲无数的私人时间与空间。
我的外婆,一位身高只有一米四几的女性,在抚育大自己的儿女之后,又帮儿女带大几个孙子孙女。我的母亲,很多年都跟随父亲在工地上,做着一切男人能做的体力活。我的婆婆,铁钉扎穿手指,她还能强忍着钻心的痛继续手中的活计。在我身边,几乎都是坚韧而强大的女性,她们把苦楚一吞再吞,却从不放弃生活。
但即使是这样的坚韧与辛苦,却依旧不被重视和体谅。太多的女性不仅参与着养家的工作,还做着家庭里人们不愿意涉足的家务与琐事。经年累月的劳作被男人们视作理所当然。甚至在她们倾诉时,也得不到一句谢谢,更换不来一个拥抱。得到的只有忽视与厌烦。
大概,真的无人能够感同身受。即使是zui亲密的家人。
有时候我甚至在想,他们是真的不能理解吗?不,他们其实心里都清楚的。面对养育孩子的一堆繁琐时,他们才无所谓妈妈累不累,只要累的不是自己就OK。
如果可以,
大概,
jue大多数女性都不愿意成为没有自我的、伟大的母亲。
养育责任,应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而非束缚某一人的枷锁。
0
阅读:0
菠萝酱酱
现状